北匈奴西遷
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匈奴分裂為南、北兩部。北匈奴蒲奴單于統領所部,留居漠北,勢力削弱。但依然控制西域諸國,欲與漢和親而不得,陷入困境,不斷侵擾漢河西和北部緣邊郡縣。東漢為保障邊郡安寧,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發兵數萬人,四路出塞伐北匈奴。竇固、耿忠直追擊至蒲類海(今新疆巴里坤湖),取伊吾盧(今新疆哈密),置宜禾都尉,留吏士屯田。北匈奴勢力削弱後,又遭丁零、鮮卑、西域諸國的攻擊,內部亦發生變亂。永元元年(公元89年),漢遣竇憲、耿秉率師北伐北匈奴,與北匈奴單于戰於稽落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國額布根山),連戰獲捷,北匈奴降者八十一部二十餘萬人。永元三年,耿夔出居延塞(今內蒙古額濟納旗東南),圍北匈奴單于於金微山(今阿爾泰山),大破其軍。鮮卑乘機徙居北匈奴故地,匈奴十餘萬落,也自號鮮卑。北匈奴其餘部分無力與漢及鮮卑爭鋒,又不能返回漠北故地,只得向西遷徙。後遷至歐亞交界的阿蘭聊(奄蔡)。公元374年,攻入東哥特,後北上擊敗西哥特,征服日耳曼部落,奪取匈牙利平原,形成強盛的匈奴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