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事件>> 中書省

中書省

官署名。秦、漢初置中書謁者,漢武帝時以宦者為中書令,西漢後期改以士人為中謁者令,皆系皇帝侍從,掌傳宣詔命,並非行政機構。曹魏時置中書監、令,始立常設機構,秉承君主旨意,掌管機要,發布政令。後稱中書省。北周至隋,改稱內史省,隋煬帝時又稱內書省。唐初承隋制,亦稱內史省,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復稱中書省。隋唐時期,中書(內史)與尚書、門下合稱“三省”,同為中央政務中樞。由中書省取旨決策,通過門下省審議核准,最後交由尚書省貫徹執行。唐高宗、武則天時曾改稱西台鳳閣,唐玄宗時又改稱紫微省,後復舊稱。中書省長官在魏晉時為中書監及中書令(監略高於令),南北朝相沿不變。隋代廢“監”存“令”,後代因襲不變。唐代曾改稱右相、內史(一稱鳳閣令)、紫微令等,後復舊稱。宋代雖有三省之設,但中書省之權尤重。元代廢尚書、門下二省,中書省之職權較前代更重,中書令多由皇太子兼任。由中書省總理百官,與樞密院御史台分掌政、軍、監察三權。明初沿襲元制,以中書省統領六部,但不設中書令一職。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六部直接對皇帝負責,機要之任則歸內閣,中書省遂廢而不設。

中書省字典分解

中書省的解釋 官署名。始設於魏晉,是奉皇帝意旨掌機要、發政令的中央機構。隋代改為內史省、內書省。至唐代,國家政令由中書省制定,經門下省審復,交尚書省執行。元代廢門下、尚書兩省

中書的解釋 (1).皇宮中的藏書。亦特指宮中記事的書。《漢書·儒林傳·孔安國》:“ 成帝 時求其古文者, 霸 以能為《百兩》徵,以中書校之,非是。” 顏師古 註:“中書,天

省國語字典 省 shěng 地方行政區域:省份。省會。 節約,不費:省錢。省事。省吃儉用。 簡易,減免:省略。省稱。省寫。 中國古官署名:中書省(a.魏晉開始設定,總管國家

看一看:中國歷史講義【歷史知識】

歷(歷) 書名。清末徐念慈撰。二編十章。章節體中國通史。徐氏據正史、《通鑑》、紀事本末有關資料外,復參考夏清貽《本國史教科書》、夏曾佑《中國歷史教科書》及日人久保天隨《東洋通史》。第一編總論,敘述地理、人種和遠古傳說。第二編為歷代興亡史,分上古紀(夏至戰國),中古紀(秦至唐亡),近占紀(五代至北宋),近世紀(南宋至元亡),近代紀(明代史),現世紀(滿族初興至同治十二年),今代紀(光緒即位至預備立憲

中書省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