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事件>> 通濟渠

通濟渠

古運河名。隋大業元年(公元605年),煬帝楊廣徵發河南、淮北諸郡民眾百餘萬開鑿而成。通濟渠是大運河中最重要的一段。它分東西兩段:西段起自東都洛陽(今河南洛陽)西苑,引谷、洛水貫洛陽城東出,循陽渠故道至偃師(今河南偃師)入洛,再經洛水入黃河;東段自板渚(今河南滎陽北)引黃河水經滎澤入汴水,至浚儀(今河南開封)別汴水折向東南,經今河南杞縣、睢縣、寧陵至商丘東南行蘄水故道,又經夏邑、永城、安徽宿縣、靈璧、泗縣、江蘇泗洪至盱眙對岸注入淮河。該渠全長一千五百餘里,寬四十步,旁築御道,栽種柳樹。因為煬帝巡遊所用,故又稱御河。唐朝改名廣濟渠。唐、宋時通稱西段為漕渠或洛水,東段為汴水、汴河或汴渠。北宋亡後,南宋與金劃淮為界,此渠不再為運道所經,遂歸湮廢。

通濟渠字典分解

通濟的解釋 (1).開朗豁達。《世說新語·任誕》“ 祖車騎 過 江 時” 劉孝標 注引 晉 孫盛 《晉陽秋》:“ 逖 ( 祖逖 )性通濟,不拘小節,又賓從多是桀黠勇士,

渠國語字典 渠 qú 水道,特指人工開的河道或水溝:渠道(亦指途徑,門路)。溝渠。 大:渠帥。渠魁(首領)。 方言,他:渠儂(他,他們)。渠輩。 車輞,古代車輪的外圈。

多學一學:通門鎮【歷史地名】

在廣東省鬱南縣西南部。面積158平方千米。人口1.6萬。鎮人民政府駐通門,人口900。明代設封門巡檢司。1911年改稱通門。1950年屬鬱南縣第三區。1961年置通門公社,1983年改區,1986年建鎮。地處雲開大山北段低山丘陵區。主產稻,並產花生、大豆、蔬菜、水果及松脂、桂皮、蜂蜜、竹筍、茶葉等。有錫礦。有木衣夾廠、茶廠和電站。有公路接水長公路。

通濟渠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