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元通寶
唐幣名。隋末,錢幣紊亂。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廢隋五銖錢,初行開元通寶,其重二銖四參(二十四銖合一兩,十參合一銖),每十錢(枚)重一兩。從此,錢成為重量單位。通寶外圓孔方,歐陽詢所書“開元通寶”四字,迴環可讀。高宗乾封時,改鑄乾封泉寶,不久乃止,仍行開元通寶。開元通寶是唐代的主要流通貨幣。
開元通寶字典分解
成語開元通寶的解釋 亦稱“ 開元錢 ”。古錢幣名。 唐高祖 武德 四年開始鑄造。幣面有“開元通寶”四字,俗多迴環讀作“開通元寶”。為後世銅幣以通寶或元寶為名的由來。開元義為開創新紀元,非指年號。 南唐 和 閩 以及 太平天囯 也曾鑄造“開元通寶”。《舊唐
開元的解釋 [kai yuan] 唐玄宗李隆基年號(713—741)開元天寶之際。——宋· 蘇軾《教戰守》
通寶的解釋 中國 舊時錢幣的一種名稱。起於 唐高祖 武德 四年(公元621年)鑄造的“開元通寶”。以後歷代都曾沿用,“通寶”二字前常冠以年號、朝代或國名,鑄於幣面。如 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