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光復
武昌起義成功,湖北光復,湖南的革命黨人與湖北聯繫密切,早有互為回響之約,遂加緊策動新軍起義。湖南巡撫余誠格和巡防營統領恐新軍不穩,擬將其調往各州縣以分散革命力量,並抽調各地巡防營防守省城。新軍移防時要求增發子彈,被余誠格拒絕,革命黨人焦達峰、陳作新乘機發動新軍起義,於1911年10月22日(九月一日)攻占長沙。清巡撫余誠格逃走,黃忠浩等頑固官吏被殺,起義軍推舉焦達峰、陳作新為正、副都督,建立湖南軍政府,宣布獨立。湖南的立憲派在形勢突變之下立即附和革命,並陰謀控制政權。次日,立憲派就以“模仿英國立憲之精神”為名,要求焦達峰同意成立參議院,以立憲派頭目,咨議局議長譚延闓為議長,參議員也多數為原咨議局議員,規定“參議院規劃民軍全局、行政用人一切事宜”,都督之命令必經參議院同意蓋印始能生效,使都督權力大受限制。接著,他們又仿效湖北辦法,在都督之下分設軍政、民政兩部,譚延闓任民政部長,黃鸞鳴任軍政部長,將正、副都督架空,立憲派實際控制了湖南政權。革命黨人焦達峰等對立憲派一再以妥協退讓來維持“合作”關係,發現大權旁落,為時已晚。10月31日(九月十日)立憲派唆使新軍管帶梅馨發動叛亂,殺害了焦達峰、陳作新,擁譚延闓為湖南軍政府都督。湖南是最早回響武昌起義的省分,宣布獨立後還立即派軍支援武漢,穩定了湖北的後方,也鼓舞了其他各省的獨立光復。
湖南光復字典分解
湖南的解釋 [Hunan province] 中國南部的省,簡稱湘。面積211800萬平方公里,人口6128萬(1990),省會長沙。湖南省東、南、西三部分為山地丘陵,中北
光復的解釋 [recover] 恢復原有的領土、統治或事業知欲躬率三軍,蕩滌氛穢,廓清中畿,光復舊京。——《晉書·桓溫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