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事件>> 靖難之役

靖難之役

又稱靖難之變。明初由於皇族內部矛盾而發展為爭奪皇位的一次戰爭。明太祖朱元璋實行分封制,北方諸王鎮撫諸塞,主持軍務,擁有很大勢力。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閏五月,朱元璋死,因長子朱標早死,皇太孫朱允炆即位,是為惠帝,年號建文。他鑒於北邊諸王位尊權重,威脅皇權,決定削藩。先削幾個力量較弱的親王爵位,同時派張昺為北平左布政使,謝貴為都指揮使,監視燕王。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七月,燕王起兵北平(今北京),以“清君側”為名,號稱“靖難”。經過三年內戰,建文四年六月,攻破京師(今南京),當時宮中大火,惠帝死於宮中(一說逃亡),燕王朱棣即帝位,年號永樂。是為明成祖。因建文四年為壬午年,故又稱此次事變為“壬午之變”。

靖難之役字典分解

靖難的解釋 平定變亂。《後漢書·孔融傳》:“ 融 負其高氣,志在靖難。” 唐 陸贄 《論敘遷幸之由狀》:“陛下急於靖難,累遣東征。”《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到

看一看:靖化縣【歷史地名】

1936年於舊綏靖屯置,屬四川省。治所在今四川金川縣。1953年改為大金縣。1960年改為金川縣。 舊縣名。1936年由綏靖、崇化二屯及綽斯甲土司地合併改置,治綏靖屯(今四川金川縣駐地金川鎮)。1953年改名大金縣。1

靖難之役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