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斷
東晉南朝取消部分僑置郡縣,將僑人戶籍編入所在郡縣的措施。東晉政府設立僑州、郡、縣,安置南來人口,致使僑置郡縣林立,南方原來郡縣多被分割。僑人時常流動,居處不定,僑置郡縣因之無一定境界。政府免徵僑人賦役,世族地主乘機廣占土地和人口,使政府賦役來源減少。為榨取僑人賦役,東晉南朝各代,多次推行“土斷”政策,即撤消或合併一些僑郡縣,把僑人斷入居住地戶籍,使之與當地民戶一樣,為政府負擔租調和力役。南朝各代土斷和東晉有所不同。東晉土斷對象是南來的僑人,而南朝各代土斷,既有僑人也有當地流移民戶。土斷成為封建政府檢括戶口,增加財政收入,擴大兵役、徭役來源的一種特定方式。
土斷字典分解
土斷的解釋 東晉 、 南朝 廢除僑置郡縣,使僑寓戶口編入所在郡縣的辦法。 西晉 時由於戰亂,中原地區豪族多遷居 江 南,仍稱原來郡籍,形成諸僑郡縣。至 東晉 哀帝 時,
土的解釋 土 tǔ 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土壤。黃土。 疆域:國土。領土。 本地的,地方性的:故土。 民間生產的(區別於“洋”):土方(民間流傳的藥方,亦稱“偏方”)。 不
斷的解釋 斷 (斷) duàn 長形的東西從中間分開:斷裂。斷層。斷面。截斷。斷腸。斷魂。斷線風箏。 不繼續,禁絕:斷糧。斷水。斷炊。斷奶。斷檔。斷流。斷種(zh弉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