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事件>> 金花銀

金花銀

明代中期將田賦折成銀兩徵收。明代以前,白銀已經當作貨幣使用,但不占優勢。主要的流通手段,仍然是銅錢。後隨商品經濟日益發展,在商品貨幣關係的影響下,賦稅逐漸採取折納白銀的辦法。正統元年(公元1436年),根據副都御史周銓的建議,將江南諸省的田賦折征銀兩,稱為“金花銀”。規定米麥一石折銀二錢五分。成化時,每糧一石, 折銀一兩。成化、弘治以後逐漸把正稅中的棉布也改折銀兩交納。商人屯田也開始折納白銀。國家大量征銀的結果,促使商品經濟進一步發展。

金花銀字典分解

金花銀的解釋 指 明 清 賦征米谷折價上繳的銀兩。 明 劉若愚 《酌中志·內臣職掌紀略》:“又 浙江 等處,每歲夏秋麥米,共折銀一百萬有奇,即國初所謂折糧銀,今所謂金花銀

金花的解釋 (1).指色彩金黃艷麗、不易敗落的花朵。 北周 庾信 《玉帳山銘》:“玉策難移,金花不落。” 唐 王建 《宮中調笑詞》之二:“胡蝶,胡蝶,飛上金花枝葉。”

銀國語字典 銀 (銀) yín 一種金屬元素,可以制貨幣和器皿、電子設備、感光材料、裝飾品等:銀子。銀杯。銀牌。 舊時用銀鑄成塊的一種貨幣:銀幣。銀錠。銀洋。銀錢。銀圓(亦

多學一學:金堂縣【歷史地名】

唐鹹亨二年 (671) 析雒縣、新都、金水三縣地置,屬益州。治所在今四川金堂縣西南毘河南岸。一說在今縣南龍威鄉新生村。《元和志》卷31金堂縣: “以縣界連金堂山,故以為名。”垂拱二年 (686) 屬漢州。北宋乾德五年 (967) 屬懷安軍,嘉祐初因水患移治今成都市東北城廂鎮(舊金堂縣)。元屬成都路。明洪武十年 (1377) 廢入新都縣,十三年 (1380) 復置,屬成都府。《明史·徐尚卿傳》:

金花銀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