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官職>> 外吏

外吏

指在地方各衙門辦事之吏,相對於“京吏”而言。清制,外吏有四: 書吏、承差、典吏、攢典。


地方官吏,與京吏相對而言。清代袁枚《小倉山房詩集·改官白下留別諸同年》:“生本粗才甘外吏,去猶忍淚為諸公。”此指地方官。 《清會典·吏部》:“外吏之別四:一曰書吏,二曰承差,三曰典吏,四曰攢典。”此指小吏

外吏字典分解

外吏的解釋 (1).指在外應值之吏。《漢書·翟義傳》:“ 立 ( 劉立 )持酒肴謁丞相史,對飲未訖,會 義 ﹝ 翟義 ﹞亦往,外吏白都尉方至, 立 語言自若。”《後漢書·彭

外的解釋 外 wài 與“內”、“里”相對:外邊。外因。里應(y宯g )外合。外行(h俷g )。 不是自己這方面的:外國。外路(同“外地”)。外族。外省。外星人。 指“外

吏的解釋 吏 lì 舊時代的大小官員:吏治。官吏。 舊指小公務員:吏員。胥吏(地方官府中辦理文書的人)。 筆畫數:6; 部首:口; 筆順編號:125134

也學習下:外製【歷史知識】

①外朝所擬詔書,與“內制”相對而言。唐玄宗開元二十六年(738)置翰林學士後,翰林學士所撰,直接發自禁中者為內制;中書舍人或他官知制誥者所撰,為外製,較內制為輕。外製所擬,為一般詔書,需經門下省,由符寶郎加蓋天子之寶。宋代中書所下制命,亦稱外製。②外朝草擬詔書官的別稱。宋代為中書舍人、知制誥、直舍人院的統稱。明代稱知制誥為外製。

外吏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