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黃門
宦官名。東漢始置,名義上隸屬少府,秩六百石。位次中常侍,高於中黃門。侍從皇帝左右,收受尚書奏事,傳宣帝命,掌宮廷內外、皇帝與後宮之間的聯絡。明帝、章帝之世,員額十人,和帝後增至二十人。以後權勢漸重,用事於中,甚至總典禁兵。諸中常侍多由此遷任。或說魏、晉仍置。北魏、北齊亦置,位在中黃門下。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 定為從五品上,二十三年改為從九品,北齊同、當屬中侍中省、長秋寺。北宋亦置,屬入內內侍省,為初補內侍之稱,遷補則升為內侍黃門。
官名,東漢始置,屬少府,位次中常侍,高於中黃門,俸六百石,由宦者擔任,沒有固定人數,掌侍皇帝左右,受尚書事。皇上在內宮,負責關通中外及中宮以下眾事。諸公主及王太妃等有疾病,則使視問(見《後漢書·百官志》)。《後漢書·孝桓帝紀》:“六月,初以小黃門為守宮令。”《後漢書·鮑永傳》:“光武遣小黃門問昱有所怪不?”《後漢書·朱樂何列傳·朱穆傳》:“自和熹太后以女主稱制,不接公卿,乃以閹人為常侍,小黃門通命兩宮。”北魏北齊也置。北宋亦置,為初補內侍之稱,恩遷則為內侍黃門。見《宋史·職官志六》。
小黃門字典分解
小黃門的解釋 (1). 漢 代低於黃門侍郎一級的宦官。《後漢書·百官志三》:“小黃門,六百石。宦者,無員。掌侍左右,受尚書事。上在內宮,關通中外,及中宮已下眾事。” 漢 許
門國語字典 門 (門) mén 建築物的出入口,又指安裝在出入口能開關的裝置:門兒。門口。開門見山。 形狀或作用像門的東西:電門。 途徑,訣竅:門徑。門道兒。 舊時指封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