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官職>> 內侍省

內侍省

官署名。隋朝北齊中侍中省置,掌宮廷侍奉諸務。有內侍、內常侍各二員,內給事四員,內謁者監六員,內寺伯二員,內謁者十二員,寺人六員,伺非八員,並用宦者; 領內尚食、掖庭、宮闈、奚官、內仆、內府等局; 文帝開皇十六年 (596) 加置內主事二十員,以承門閣。煬帝大業三年 (607)改名長秋監。唐高祖武德四年 (621) 復名內侍省,長官為內侍、次官為內常侍,掌宮廷侍奉、出入宮掖宣傳之事,總掖廷、宮闈、奚官、內仆、內府五局之官屬,玄宗開元二十七年 (739) 以太子內坊局隸之; 天寶十三載 (754) 置內侍監為長官,改內侍為少監,尋又更置內侍,與少監同為次官; 屬官有內常侍六員通判省事,內給事十員分判省事,內謁者監十員掌內宣傳,內謁者十二員掌諸親命婦朝集班位,內寺伯六員掌糾察宮內不法,寺人六員掌皇后出入執御刀隨從; 另有高品一千六百九十六人,品官白身二千九百三十二人; 高宗龍朔二年 (662) 改名內侍監,鹹亨元年 (670) 復舊; 武則天垂拱元年(685)又改為司宮台,中宗神龍元年 (705) 再復。北宋太宗淳化五年 (994) 改內中高品班院為黃門班院,再改為內侍省,與入內內侍省號為前後省,同為宦官機構,掌殿中拱侍,備侍奉灑掃之職; 其官有左班都知、副都知、右班都知、副都知、押班、內東頭供奉官、內西頭供奉官、內侍殿頭、內侍高品、內侍高班、內侍黃門等; 神宗熙寧 (1068—1077) 中罷都知、押班,置內客省使、延福宮使、宣政使、宣慶使、昭宣使; 元豐 (1078—1085) 改制因置,徽宗政和二年 (1112) 以通侍大夫易內客省使,正侍大夫易延福宮使,中侍大夫易景福殿使,中亮大夫易宣慶使,中衛大夫易宣政使,拱衛大夫易昭宣使,供奉官易內東頭供奉官,左侍禁易內西頭供奉官,右侍禁易內侍殿頭,左班殿直易內侍高品,右班殿直易內侍高班,黃門之名如故; 其屬有: 契約憑由司監官、管勾往來國信所管勾官、後苑勾當官、造作所、軍頭引見司勾當官、翰林院勾當官,以內侍都知、押班及閣門宣贊舍人以充任; 南宋高宗紹興三十年 (1160) 並歸入內內侍省。遼朝置,有黃門令,內謁者,內侍省押班,內侍左廂押班,內侍右廂押班,契丹、漢兒、渤海內侍都知,左承宣使,右承宣使。金朝改為內侍局,隸宣徽院。


官署名。隋朝始置,管領內尚食、掖庭、宮闈、奚官、內仆、內府等局。其官有內侍、內常侍各二人、內給事四人、內謁者監六人、內寺伯二人、內謁者十二人等。煬帝改內侍省為長秋監。見《隋書·百官下·內侍省》。唐高祖武德四年改長秋監為內侍監,高宗龍朔二年改內侍監為內侍省。《新唐書·百官二·內侍省》:“監二人,從三品;少監二人、內侍四人,皆從四品上。監掌內侍奉,宣制令。其屬六局,曰掖庭、宮闈、奚官、內仆、內府、內坊。少監、內侍為之貳。皇后親蠶,則升壇執儀,大駕出入,為夾引。”

內侍省字典分解

內侍的解釋 [enuch] 太監先遣內侍持歷朝聖訓授君。——清· 梁啓超《譚嗣同傳》

省國語字典 省 shěng 地方行政區域:省份。省會。 節約,不費:省錢。省事。省吃儉用。 簡易,減免:省略。省稱。省寫。 中國古官署名:中書省(a.魏晉開始設定,總管國家

多學一學:內外官缺【歷史官職】

泛指中央及地方各衙門官員之額定人數。參見“官缺”。

內侍省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