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官職>> 和糴使

和糴使

官名。①北魏朝廷派遣主管某一地區和糴事務的使者,或稱和糴大使。②唐德宗時,度支以邊儲無備,置此與邊民和糴。穆宗長慶元年(821),因經年無效徒擾邊民而罷。


官名。北魏始有和糴之制,《魏書·食貨志》謂“收內郡兵資,與民和糴,積為邊備。”即官府出錢購買民糧,以供軍用,名義上雙方議價交易,稱為和糴。唐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曾命中官五人為京西和糴使。《新唐書·食貨志三》謂“當時府縣配戶督限,甚於賦稅,號為和糴,其實害民。”

和糴使字典分解

和糴的解釋 古時官府以議價交易為名向民間強制徵購糧食。始於 北魏 。《魏書·食貨志》:“又收內郡兵資與民和糴,積為邊備。”《新唐書·宦者傳上·高力士》:“和糴不止,則私藏竭

使國語字典 使 shǐ 用:使用。使勁。使役。使力。使錢。 派,差譴:使喚。使命。使女。 讓,令,叫:迫使。 假若:假使。即使。 奉命辦事的人:使者。大使。公使。使館。

順便了解:和有禮【歷史人物】

明山東丘縣人,字範六。以明經薦舉,考縣丞,不就。歸,以講學授徒為業。崇禎十一年清軍南下山東。兵至丘縣,有禮死之。

和糴使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