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陽府
北宋政和六年(1116)升晉州置,治所在臨汾縣(今山西臨汾市)。轄境相當今山西臨汾、霍州二市及洪洞、襄汾、浮山、汾西、安澤、古縣等縣地。元初改平陽路,大德九年(1305)改晉寧路。明洪武元年(1368)復改平陽府,轄境擴大到今山西石樓、靈石縣南,安澤、垣曲縣以西的山西西南部地區。清代轄境縮小。1912年廢。
北宋政和六年(1116年)升晉州置,治臨汾縣(今山西臨汾市)。屬河東路。轄境約當今山西省臨汾、洪洞、浮山、霍州、汾西、安澤等市縣地。元初改為路。明初復為府,轄境略有擴大。1912年廢。產鐵、礬,宋置有礬務。金時產白麻紙,為雕版印刷業中心。
平陽府字典分解
平陽的解釋 [smooth land] 〈方〉∶指平地虎落平陽被犬欺
府國語字典 府 fǔ 儲藏文書或財物的地方:府庫。天府。 舊時封建貴族和官僚的主宅,泛指一般人的住宅:府邸。府第。王府。府上。 中國唐代至清代的行政區域名,等級在縣和省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