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里縣
清康熙十一年(1672)改龍里衛置,屬貴陽府。治所即今貴州龍里縣。民國初屬貴州黔中道。1923年直屬貴州省。清林則徐《滇軺紀程》稱:龍里縣“以城南龍駕山得名”。
在貴州省南部。屬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面積 1521 平方千米。人口21萬。轄6鎮、8鄉。縣人民政府駐龍山鎮。元置龍里等寨長官司,屬八番順元宣慰司。明洪武五年(1372年)置龍里長官司,屬貴州宣慰司;二十三年置龍里衛,屬貴州都司,以衛治有龍架山得名。清初廢龍里長官司。康熙十一年(1672年)裁衛置龍里縣,屬貴陽府。1914年隸黔中道,1920年直屬貴州省。1949年屬貴陽專區,1956年屬安順專區。1958年併入貴定縣,隸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961年復置縣。地處黔中山原丘陵南部、苗嶺中段。縣境南部有紅岩河,中部有水橋河,北部有洗馬河,均屬烏江水系。屬中亞熱帶濕潤氣候。農產有稻、玉米、小麥、菸草、油菜籽、大豆。有煤、鐵、矽石、高嶺土、重晶石、大理石等礦。有建材、農機、硫酸、釀酒、印刷等廠。湘黔、黔桂鐵路及貴鮎公路橫穿中部,龍平、千洗公路斜穿縣境南、北部。各鄉鎮均通汽車。名勝有城南蓮花洞和冠山紫虛宮。
龍里縣字典分解
縣國語字典 縣 (縣) xiàn 中國省級以下的一種行政區劃。 縣 (縣) xuán 古同“懸”。 筆畫數:7; 部首:厶; 筆順編號:2511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