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城郡
①又名伍城郡。北魏正平二年(452)置,太和十二年(488)屬汾州,治所在京軍縣(後改五城縣,今山西吉縣東北六十里)。轄境相當今山西吉縣、鄉寧、蒲縣部分地區。隋開皇初廢。
②北魏永安中僑置,屬司州。治所不詳。東魏天平中屬北豫州。武定五年(547)屬義州,徙治汲郡陳城(今衛輝市),改為伍城郡。
(1)五,又作伍(《隋書·地理志》),又作仵(《元和郡縣志》、《太平寰宇記》),五、仵音同。北魏孝昌中置,治五城縣(今山西吉縣東北)。轄境約相當今山西省蒲縣及吉縣東北部、鄉寧縣南部。屬汾州。北齊屬南汾州。隋開皇三年(583年)廢。(2)北魏永安中置,屬司州。轄境相當今山西省汾陽、介休、靈石等市縣地。東魏天平中屬北豫州。(3)東魏天平中置,治今山西省臨汾市境內。北周時廢。
五城郡字典分解
五城的解釋 [officials of five districts in capital city] 指五城御史。清時京城內分東西南北中五個地區京兆五城不敢專決。&mda
郡國語字典 郡 jùn 古代行政區域,中國秦代以前比縣小,從秦代起比縣大:郡縣。秦分天下為三十六郡。 筆畫數:9; 部首:阝; 筆順編號:51132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