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洞口
清代名施洞口。又作石硐汛。即今貴州台江縣北六十里施洞鎮。1932年設清河鎮。1939年設友助鎮。1953年復名施洞鎮。
在貴州省台江縣城北30千米的清水江畔。偏寨依其東,八梗峙其西,沙灣平地營蔽其前。北達鎮遠以出湖湘。在歷史上是控扼台(江)劍(河)施(秉)黃(平)的軍事重地。有許多歷史遺址和遺蹟。因其地勢平衍,人煙稠密,向為苗疆一大集鎮。一年一度的五月龍船節吸引著毗鄰數縣的各族人民來此觀光。龍船系以大整木刳成,長10余米,前安龍頭,後置鳳尾,飾以彩繪。比賽時,船隨鼓點和吶喊溯流飛駛,岸上觀者如堵,歡呼聲、鞭炮聲響徹雲霄。賽後,有苗族青年對歌、踩鼓和鬥牛等文娛活動,使傳統的龍船節更加紛繁多姿。
施洞口字典分解
口國語字典 口 kǒu 人和動物吃東西和發聲的器官(亦稱“嘴”):口腔。口才。口齒。口若懸河。 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瓶子口。 出入通過的地方:門口。港口。 特指中國長城的某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