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化寺
在今山西大同市區南部。俗稱南寺。始建於唐開元年間 (713—741),故名開元寺。五代晉時改稱大普恩寺。寺內建築多毀於遼末,金天會六年 (1128) 重修。明正統十年 (1445) 整修後,成為當時官吏習儀之所,改名善化寺。主要建築有金代建築山門、三聖殿及遼代遺構大雄寶殿等,殿內二十四諸天為金初所塑,神態生動。殿西側為金貞元二年 (1153) 所建普賢閣。該寺為遼金寺院中布局保存最完整的一座。1961年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俗稱南寺。在山西省大同市區南門外。始建於唐開元年間,稱開元寺。五代晉時改稱大普恩寺。遼保大二年(1122年)大部毀於兵火。金天會六年(1128年)至皇統三年(1143年)重建。明正統十年(1445年)始稱今名。寺院坐北向南,處中軸線上,前為山門,中為三聖殿,大雄寶殿坐落在後部高台之上,其左右為東西垛殿。建築高低錯落,主次分明,左右對稱,是全國遼、金寺院中布局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大雄寶殿是遼代遺構,殿內有遼、金塑像33尊和清代壁畫。其餘主要建築均建於金代。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善化寺三聖殿塑像
善化寺字典分解
善化的解釋 善於教化。《荀子·宥坐》:“以出以入,以就鮮絜,似善化。” 楊倞 註:“言萬物出入於水則必鮮絜,似善化者使之去惡就美也。”《史記·建元以來侯者年表》:“﹝ 黃霸
寺國語字典 寺 sì 古代官署名:太常寺(古代掌管宗廟禮儀的官署)。鴻臚寺(略同於現代的禮賓司)。 佛教出家人居住的地方:佛寺。寺觀(gu刵 )。 伊斯蘭教徒禮拜、講經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