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畿
先秦時理想中的一種行政區劃。據《周禮·夏官·大司馬》 載:“乃以九畿之籍,施邦國之政職。”以王畿為中心, 自內而外,每五百里為一畿。共有侯、甸、男、采、衛、蠻、夷、鎮、藩等九畿,為各級諸侯的領地及外族所居之地。
傳說中先秦的行政區劃。即以國畿(王畿)周圍千里為中心,自內向外,每五百里為一畿,共有侯、甸、男、采、衛、蠻、夷、鎮、藩九畿,為各級諸侯的領地及外族所居之地。見《周禮·大司馬》。
九畿字典分解
九畿的解釋 相傳古時王城以外五千里之內,自內而外,每五百里為一畿,共有侯、甸、男、采、衛、蠻、夷、鎮、藩等九畿,為各級諸侯之領地及外族所居之地。《周禮·夏官·大司馬》:“乃
九的解釋 九 jiǔ 數目,八加一(在鈔票和單據上常用大寫“玖”代):九歸。 泛指多次或多數:九死一生。九霄雲外。 筆畫數:2; 部首:丿; 筆順編號:35
畿的解釋 畿 jī 古代稱靠近國都的地方:畿輔。畿輦。京畿。 門限,門檻。 筆畫數:15; 部首:田; 筆順編號:554554125121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