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站鎮
歷史字典解釋:
(1)在吉林省蛟河市北部。面積571平方千米。人口4.3萬。鎮人民政府駐新站,人口1.14萬。明永樂四年(1406年)設拉法驛站。清中葉驛站移今址,稱拉法新站,簡稱新站。1949年為新站區,1954年置鎮。1959年改幸福之路公社,1983年復新站鎮。2001年龍鳳鄉撤銷併入。主產玉米、大豆。有輕工機械、塑膠製品等廠。長圖、拉濱鐵路在此交會,蛟榆公路經此。(2)在黑龍江省肇源縣西部、嫩江東岸。面積338平方千米。人口4萬。鎮人民政府駐新站村,人口2.1萬。 原名馬蘭諾爾系蒙古語,意為“紅色泡子”。清初在古驛道上增設驛站,得名新站。民國時設新站鄉,後稱新民村。1946年設新站區,1949年改第七區。1956年改新站鎮,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鎮。是縣西部區域中心和農副產品集散地。主產玉米、高粱等。有磷肥、陶瓷、農機修配、建材等廠。通讓鐵路經此,公路通肇源、古龍等地。(3)在河南省淮陽縣南部。面積70.6平方千米。人口6.5萬。鎮人民政府駐新站,人口4280。傳劉秀在王莽軍隊的追趕下,由南頓北逃,曾在此停留,取名新站。1956年設鄉,1958年改公社,1961年改區,1963年復公社,1983年復鄉,1987年改鎮。產小麥、玉米、大豆、棉花、花生等。有礦山機械配件、釀酒、榨油、棉花加工、皮革加工等廠。106國道經此。(4)在貴州省桐梓縣中部。面積150.1平方千米。人口2.8萬。鎮人民政府駐新站村,人口4830。明洪武六年(1373年)在河西桐梓坡設驛站,名桐梓驛。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置桐梓縣,為縣治。後因地勢狹隘,縣治遷播川驛,並將驛站由河西遷往河東,更名新站。原址稱舊城。1932年於其地置新站、捷陳二鎮。1942年置新站鎮,部分列入石場鄉。1953年分置四合、興合、捷陳、蒙渡、農理等鄉及新站鎮。此後經多次分合,1992年以新站鎮及捷陳、蒙渡、農理、四興四鄉並置新站鎮。產稻、玉米、小麥、烤菸、油菜籽、豆類、薯類、花生、柑橘、李子、油桐籽、烏桕、生漆、竹筍等。特產香腸、腊味。有糖、食品加工等廠。為縣中部物資土產集散地。渝黔鐵路經此設站。210國道經此。
詞語分解
- 鎮的字典解釋 鎮 (鎮) è 壓:鎮尺(用金屬、玉石等製成的尺形文具,用來壓書和紙。亦稱“鎮紙”,“壓尺”)。鎮痛。 以武力維持安定:鎮壓(用強力壓制,不許進行政治活動)。鎮反。鎮服。鎮懾。鎮守。 安定:鎮靜。鎮定
歷史地名推薦:博寧鎮
北宋置,屬冠氏縣。當在今山東冠縣境。
猜你喜歡:
{{item.usern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