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內外鐵路

歷史字典解釋

清光緒二十年(1894)津榆鐵路(天津至山海關)通車後,繼續展築,稱關內外鐵路。二十四年(1898)天津至北京馬家堡完成,二十七年(1901)又展至正陽門(前門)。關外段於光緒三十年(1904)通車到奉天皇姑屯。次年改稱京奉鐵路。1911年皇姑屯至奉天城(瀋陽)站通車。1927年國民黨政府定都南京,改北京為北平。1929年又改奉天為遼寧,該路遂改稱北(平) (遼)寧路。

詞語分解

  • 關內的解釋 指山海關以西或嘉峪關以東一帶地區詳細解釋.地域名。與“關外”相對。古代在今 陝西 建都的王朝,通稱 函谷關 或 潼關 以西王畿附近叫關內。《史記·高祖本紀》:“興 關 內卒乘塞。” 唐 杜甫 《覽
  • 鐵路的解釋 行駛通道或軌道的一種,由鋼軌構成,早先是由木製,但現在通常為鋼製,通常由鋼軌首尾相接鋪成兩條線,構成供車輛行駛的永久性道路;按這樣形式鋪設兩條或多條軌道的路詳細解釋亦作“銕路”。有鋼軌的供火車行駛的

歷史地名推薦:郭默城

在湖北浠水縣東。《北齊書·慕容儼傳》:天保十年 ,“將兵衛送蕭莊,築郭默、若邪二城”。《資治通鑑》: 南朝陳太建五年 十月 “甲午,郭默城降”。胡註: “晉氏不兢,劉、石強盛,郭默轉徙而南,築城以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關內外鐵路歷史

相關歷史

關內外鐵路_關內外鐵路在哪裡_歷史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