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川縣
①十六國後秦置,屬長城郡。治所在今陝西洛川縣東北舊縣鎮北三十里。《元和志》 卷3洛川縣: “以縣界有洛川水為名。” 後廢。北魏太平真君中復置,為鄜城郡治。治所在高槐 (今洛川縣東北十里安宮村)。隋開皇三年 (583) 移治今縣東北舊縣鎮,屬鄜州。大業初屬上郡。唐屬鄜州。明泰昌初改雒川縣,不久復改洛川縣。清乾隆三十一年 (1766) 遷治鳳棲堡 (即今洛川縣治)。民國初屬陝西榆林道。1928年直屬陝西省。
②唐儀鳳二年 (677) 置,屬浙州。治所在今貴州習水縣東境。後廢。
在陝西省北部、北洛河中游。屬延安市。面積 1886 平方千米。人口19.3萬。轄7鎮、9鄉。縣人民政府駐鳳棲鎮。周為白翟(狄)地。秦為鄜邑,西漢設鄜縣,新莽改名修令縣。東漢初廢。十六國後秦姚萇在今縣東北增設洛川縣,因境內北洛河得名(《元和郡縣志》洛川縣:“以縣界洛川水為名。”)。後廢,北魏太平真君中復置。隋開皇三年(583年)縣治再遷進蒙(今舊縣鎮)。隋大業元年(605年)敷城縣改名鄜城縣,三年遷郡治今富縣富城鎮。五代梁開平三年(909年)又改鄜城縣為昭化縣,五代唐同光元年(923年)復名鄜城縣。蒙古至元四年(1267年)降為鄜城鎮併入洛川縣。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洛川縣治遷今址。1914年屬榆林道,1928年直屬陝西省。1948年屬陝甘寧邊區黃龍分區。1950年屬延安專區,1968年屬延安地區,1996年屬延安市。地處黃土高原區。北洛河流經縣境西側,境內諸水匯入洛河。屬南溫帶半濕潤-半乾旱氣候。農產以小麥、烤菸、油菜籽為主。洛川蘋果聞名。工業有農機、煉油、糧油加工、烤菸加工及包裝等。西包公路經此。革命紀念地有中共洛川會議舊址。
洛川縣字典分解
洛川的解釋 洛水 。即今 河南省 洛河 。 三國 魏 曹植 《洛神賦》:“容與乎 陽林 ,流沔乎 洛川 。” 南朝 宋 鮑照 《擬古》詩之四:“日夕登城隅,周迴視
縣國語字典 縣 (縣) xiàn 中國省級以下的一種行政區劃。 縣 (縣) xuán 古同“懸”。 筆畫數:7; 部首:厶; 筆順編號:2511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