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筐
春秋宋邑。在今河南睢縣西三十里匡城鄉。《春秋》: 文公十一年 (前616) 夏,“叔彭生會晉郤缺於承筐”。杜註: “宋地,在陳留襄邑縣西。” 《戰國策· 齊策二》: “犀首以梁為齊戰於承匡而不勝。” 《元和志》 卷7襄邑縣: “承匡故城,在縣西三十里。”
筐,又作匡。春秋宋地。即今河南省睢縣西南匡城。《春秋》文公十一年(前616年):“叔彭生會晉郤缺於承筐。”即此。
承筐字典分解
承筐的解釋 (1).《詩·小雅·鹿鳴》:“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將。” 朱熹 集傳:“承,奉也。筐,所以盛幣帛者也。”後以“承筐”借指歡迎賓客。 南朝 宋
承的解釋 承 chéng 在下面接受,托著:承重。承受。 擔當,應允:承擔。承當。承包。承做。承認。 受到,蒙受:承蒙。承恩(蒙受恩澤)。 繼續,接聯:繼承。承平(指社會
筐的解釋 筐 kuāng 竹子或柳條等編成的盛東西的器具:筐子。土筐。抬筐。 筆畫數:12; 部首:竹; 筆順編號:31431411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