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街
太和街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又名草皮街。即今雲南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西北五十里振太鄉(太和街)。民國時設縣佐。傣語“太”為棉花,“和”為箐,意即箐邊種過棉花。
集鎮名。(1)在雲南省施甸縣北部偏東、蘭薄山西麓、小石橋水庫南岸。老麥鄉人民政府駐地。人口460。1945年建街時以嘉言“和平安寧”意命名。產玉米、稻、小麥、茶葉、烤菸等。有公路接水甸公路。(2)在雲南省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西部。屬振太鄉。人口 1590。原在草皮地趕集,取名草皮街。後有人定居,改為泰和街,後轉寫為太和街。傣語太為“棉花”,和為“箐”,意即“箐邊種過棉花”。1916年設草辟縣佐,1919年改名泰和縣佐,1931年裁。產稻、玉米、小麥等。有電站。為縣西南部商業和文化集鎮。有公路接小普公路。
詞語分解
- 太和的解釋 見“ 太和 ”。亦作“ 大和 ”。.天地間沖和之氣。《易·乾》:“保合大和,乃利貞。”大,一本作“ 太 ”。 朱熹 本義:“太和,陰陽會合沖和之氣也。”《漢書·敘傳上》:“沐浴玄德,稟卬太和。”《文選
- 街的字典解釋 街 ē 兩邊有房屋的、比較寬闊的道路,通常指開設商店的地方:街道。街市。街巷。街坊。 方言,集市:趕街。 筆畫數:; 部首:行; 筆順編號:
歷史地名推薦:北五岔鎮
在新疆 * 爾自治區瑪納斯縣北部。面積平方千米。人口 。鎮人民政府駐大廟村,人口 。以地處縣境北部及灌溉渠系分五個岔而得名。解放初屬第三區管轄,年成立北五岔公社。年改鄉,年置鎮。主產小麥、棉花、油料。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太和街歷史
猜你喜歡
余城的歷史解釋
南朝梁築。故址在今江少卿的歷史解釋
官名。春秋鄭國置。左凌煙畫像的歷史解釋
源見凌煙閣。謂建立卓門者的歷史解釋
官名。春秋戰國魯齊等汪宗洙的歷史解釋
清安徽婺源人,字魯源西燕的歷史解釋
十六國之一。鮮卑貴族驚鴻艷影的歷史解釋
驚鴻輕捷飛起的鴻雁。劉肇基的歷史解釋
明末清初遼東今遼寧遼唐山的歷史解釋
在今河北唐縣北。方輿背井離鄉的歷史解釋
井古制八家為井,引申韓擇木的歷史解釋
唐昌黎治今遼寧義縣人一葉秋的歷史解釋
淮南子說山訓見一葉落欺硬怕軟的歷史解釋
吃硬不吃軟,即不懼怕楊剛中的歷史解釋
字志行,上元今屬江蘇一貫萬機的歷史解釋
後漢書張衡傳親履艱難日照市的歷史解釋
在山東省東南部,東瀕河潤澤及的歷史解釋
潤浸潤。澤恩惠。指將謝沐縣的歷史解釋
西漢置,屬蒼梧郡。治江氏的歷史解釋
南朝宋人。宋文帝第四蕩然一空的歷史解釋
見蕩然無存。
相關歷史
![太和街_太和街在哪裡_歷史地名](/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