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縣
唐天寶元年 (742) 改諾水縣置,為始寧郡治。治所即今四川通江縣。《寰宇記》 卷140通江縣: “以邑枕巴江,故為通江縣。” 乾元元年 (758)為璧州治。北宋熙寧五年 (1072) 屬巴州。南宋末分為上通江縣、下通江縣。元至元二十年 (1283) 廢。至正四年 (1344) 復置通江縣,屬巴州。治所在趙口坪 (今通江縣東北)。明洪武中徙治今通江縣。《明史·林俊傳》: 正德五年 (1510),蘭廷端義軍 “攻陷通江”。即此。清屬保寧府。民國初屬四川嘉陵道。1928年屬四川省。
在四川省北部、渠江支流通江流域,北鄰陝西省。屬巴中市。面積 4 116.6 平方千米。人口72萬。轄9鎮、65鄉。縣人民政府駐諾江鎮。西魏大統中置諾水縣,治今址,屬遂寧郡。隋開皇三年(583年)省入始寧縣。唐武德八年(625年)復置諾水縣及壁州。天寶元年(742年)改縣名通江(《太平寰宇記》通江縣:“以邑枕巴江,故為通江縣。”),改壁州為始寧郡。乾元元年(758年)復為壁州治。北宋熙寧五年(1072年)廢壁州,改屬巴州。南宋末,分為上通江縣、下通江縣。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並兩縣入曾口縣。至正四年(1344年)復置通江縣。明屬巴州。清屬保寧府。1913年屬川北道,1914年屬嘉陵道,1928年直屬四川省。1933—1935年紅四方面軍置川陝省蘇維埃政府及赤北、赤江、紅江三縣蘇維埃,為川陝革命根據地核心地區。1950年屬川北行署區達縣專區。1952年屬四川省達縣專區,1968年屬達縣地區。1993年屬巴中地區,2000年屬巴中市。縣境北屬米倉山、大巴山中區,南跨盆北低山區。大通江自東北入,縱貫中部,左納月灘河,右有諾水河(小通江)注入,南流出境。農產有稻、小麥、玉米、薯類,並產生漆、油桐、白蠟、五倍子,尤以通江銀耳著名。有煤、鐵、鋁土、銅及磷礦。有採煤、紡織、皮革、建材、農機等工業。通萬、通巴公路經此。名勝古蹟有千佛岩摩崖造像及諾水河風景區。紀念地有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舊址、紅軍烈士墓、“赤化全川”石刻標語、列寧公園、中共川陝省省委及川陝省蘇維埃政府舊地等。
通江縣字典分解
縣國語字典 縣 (縣) xiàn 中國省級以下的一種行政區劃。 縣 (縣) xuán 古同“懸”。 筆畫數:7; 部首:厶; 筆順編號:2511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