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地名>> 高陽鎮

高陽鎮

北宋置,屬雲安縣。即今四川雲陽縣北高陽鎮。


(1)在河北省高陽縣中部。縣人民政府駐地。面積36.5平方千米。人口5.4萬。鎮人民政府駐高陽,人口2.1萬。原名豐家口,明洪武三年(1370年)始歷為高陽縣治。1954年設城關鎮,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鎮,1987年改今名。產小麥、玉米。有閥門、提花、修配、糧食加工等廠。保滄、高蠡、津保南線公路經此。為明末抗清將領孫承宗故里。有楊景山烈士碑、清大學士李鴻藻舊居。(2)在山西省孝義市中北部。面積54.1平方千米。人口3.7萬。鎮人民政府駐高陽,人口8260。1949年為孝義縣四區,1951年屬六區,1953年屬二區。1956年設高陽鄉,1958年屬城關公社,1961年屬白壁關公社,1981年設高陽鎮。2001年白壁關鄉併入。主產小麥、玉米、高粱、穀子、馬鈴薯,特產柿子、核桃。有採煤、洗煤、煉焦等廠礦。孝柳鐵路經此,公路通市區。(3)在河南省滎陽市西部。面積62平方千米。人口3.5萬。鎮人民政府駐高山,人口3960。1958年設高山公社,1983年改鄉,1995年改名高陽鎮。產小麥、玉米、甘薯。土產柿餅。有機械、水暖器材、建材、冶金、化工等廠。隴海鐵路、310國道、滎高公路經此。(4)在河南省杞縣西部。面積72.4平方千米。人口6.6萬。鎮人民政府駐高陽,人口5600。傳上古帝王顓頊高陽氏佐少昊有功,受封此地,故名。《讀史方輿紀要》:“顓頊高陽氏佐少昊有功,封於此。”1949年為高陽區,1956年置高陽中心鄉。1958年改高陽公社,1961年稱區,1963年復公社,1983年改鄉,1990年置鎮。產小麥、玉米、大豆、棉花、花生、蔬菜等。有農副產品加工、農業機械、食品等廠。杞沙公路經此。名勝古蹟有酈生冢、段崗遺址等。(5)在湖北省興山縣中南部。面積149平方千米。人口4.1萬。鎮人民政府駐高陽,人口2.5萬。自北宋端拱二年(989年)以來,歷為興山縣治。清嘉慶九年(1804年)曾築石城。按三峽工程設計為庫區,1992年將縣治遷至古夫鎮。1949年為城關鄉,屬妃台區。1953年為城關鎮,仍屬妃台區。1956年改由縣轄。1958年置城關公社,1961年復城關鎮,1981年改為高陽鎮。香溪河經境。有煤、石膏、高嶺土等礦。主產玉米、稻,盛產柑橘、茶葉,還有香菇、木耳等特產。有化工、建材、塑膠、印刷等廠。宜秭公路經此。名勝古蹟有王昭君故里、昭君梳妝檯、珍珠潭等。(6)在湖北省沙洋縣東北部。面積204平方千米。人口4.76萬。鎮人民政府駐煙墩集,人口3380。原名煙垢鎮,以駐地小煙墩集和南垢冢子各取一字命名。解放初為第十區。1958年分屬火箭、衛星公社,1959年屬馬良區。1975年為煙垢公社,1984年設鎮。2001年改今名。西北為丘陵,東南靠江漢平原。主產稻、棉花、油料作物。水產養殖業發達。有水泥、化工、汽車改裝、食品加工等廠。有黃盪湖電排站。荊潛公路經此。(7)在重慶市雲陽縣中西部。面積80平方千米。人口2.2萬。鎮人民政府駐高陽,人口2520。三峽庫區淹沒6.12平方千米,遷移1.5萬人。新鎮遷紅廟村大抱嶺。近期規劃0.3平方千米,人口5000。以高陽壩得名。清末民初屬雲陽北岸崇善里。民國中後期屬高陽鄉。1958年成立高陽公社,1984年復名高陽鄉。1992年與健全鄉合併置鎮。1995年析出健全鄉,原高陽鄉單置鎮。產稻、小麥、玉米、薯類和柑橘、油桐、山羊。有採煤、建材、煉鐵等廠。雲開、雲萬公路經此。(8)在四川省旺蒼縣中部。面積89平方千米。人口1萬。鎮人民政府駐罐子壩,人口780。以境北高陽坡命名。1950年設罐子鄉,1961年為罐子公社,1984年改鄉。1992年罐子、支溪、鹿渡三鄉合置高陽鎮。盛產高陽坡茶。有採煤、制茶等企業。旺英公路經此。壩東河通木船。有鹿亭溪溫泉。(9)在陝西省蒲城縣西北部。面積58平方千米。人口2萬。鎮人民政府駐高陽街,人口3350。初以高、楊二姓名高楊村,後漸成集鎮諧音高陽。1949年設高陽鄉,1961年設公社,1984年復鄉,1992年設鎮。主產小麥、玉米、棉花,盛產蘋果。煤炭資源豐富,有採煤及水泥、機磚、磷肥等廠。為縣西北部農貿集市。有公路東通渭清公路。

高陽鎮字典分解

高陽的解釋 (1).指高而向陽之地。《孫子·地形》:“通形者,先居高陽,利糧道,以戰則利。” 張預 註:“居高面陽。”《後漢書·馮衍傳上》:“鑿巖石而為室兮,託高陽以養仙。

鎮國語字典 鎮 (鎮) zhèn 壓:鎮尺(用金屬、玉石等製成的尺形文具,用來壓書和紙。亦稱“鎮紙”,“壓尺”)。鎮痛。 以武力維持安定:鎮壓(用強力壓制,不許進行政治活動

不妨一看:高明【歷史人物】

字則誠、永嘉(今浙江溫州)人。以詞學出名。元至正五年(1345)進士。歷處州錄事、行省掾。後旅寓鄞之櫟社。卒家。明江西貴溪人,字上達。景泰二年進士。授御史,敢直言切諫。成化三年,揚州鹽民起事,明奉命督兵鎮壓。事後沒收宦官所販私鹽,鹽政大治。十四年,以福建上杭人曾宗、鄧嵩等起事,起明為福建巡撫,督兵鎮壓。事後,請分上杭地,設永定縣,以加強統治。

高陽鎮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