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門鎮
①清康熙十九年 (1680) 置,屬臨海縣。即今浙江台州市 (椒江區) 駐地。
②在今福建龍海市東南海門島上。舊屬海澄縣,明置巡司於此。
③即今廣西合浦縣。唐鹹通四年 (863),安南為南詔所陷,置行交州於此,尋復置安南都護治此。《舊唐書·懿宗紀》: 鹹通六年 (865),“高駢自海門進軍破蠻軍,收復安南府”。即此。《宋史·地理志》廉州: “太平興國八年,改太平軍,移治海門鎮。鹹平元年復。”
(1)古鎮名。即今廣西壯族自治區合浦縣。唐鹹通時置行交州於此,後復置安南都護府治此。(2)今鎮名。(1)在江蘇省海門市西南部、海門河與圩角河交匯處。市人民政府駐地。面積47平方千米。人口10.3萬。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設茅家鎮,為海門縣治。1938年以鎮內文廟(孔廟)、武廟(關帝廟)分設文成鎮和武成鎮,後合併為文武示范鎮。1945年復名茅家鎮,簡稱茅鎮。1963年改今名。1994年起為海門市治。產稻、小麥、棉花、油菜籽等。有紡織、機械、建材、電子、冶金、化工、服裝等廠。通啟寅等公路經此。(2)在廣東省汕頭市潮陽區東南部。面積30.2平方千米。人口10.5萬。鎮人民政府駐新德,人口9.4萬。原為海口村,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守御千戶遷此,建海門城。1951年置海門鎮,1994年撤鎮設街道辦事處,2000年復設鎮。地處練江出海口。產稻、甘薯、柑橘等。有養殖場,養殖龍蝦、對蝦、鰻魚、石斑魚等。海門港為省內甲級漁港之一。有塑膠、制繩、腰果和水產加工、造船等廠。潮海公路經此。名勝古蹟有加坑山大煙墩遺址、蓮花峰、望夫石、蓮花炮台、錢澳炮台。
海門鎮字典分解
海門的解釋 海口。內河通海之處。 唐 韋應物 《賦得暮雨送李胄》:“海門深不見,浦樹遠含滋。” 宋 吳琚 《酹江月·觀潮應制》詞:“晚來波靜,海門飛上明月。”《三元里人
鎮國語字典 鎮 (鎮) zhèn 壓:鎮尺(用金屬、玉石等製成的尺形文具,用來壓書和紙。亦稱“鎮紙”,“壓尺”)。鎮痛。 以武力維持安定:鎮壓(用強力壓制,不許進行政治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