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州
①北齊改殷州置,治廣阿縣 (今河北隆堯縣東舊城)。《元和志》 卷17趙州: “因趙國為名。” 隋開皇中改置欒州,尋復為趙州。唐武德元年 (618)移治柏鄉縣 (今河北柏鄉縣),四年又移治平棘縣(今趙縣)。天寶初改為趙郡,乾元初復為趙州,轄境相當今河北寧晉、元氏、趙縣、贊皇、高邑、欒城、臨城、柏鄉等縣及隆堯縣一部分。北宋宣和初改為慶源府。金改名沃州。元復名趙州,屬真定路。明洪武初省平棘縣入趙州,屬真定府。清雍正二年 (1724)升為直隸州。1913年廢為縣。
②元至元十一年 (1274) 改趙賧千戶置,屬大理路。治所在今雲南大理市東十六里鳳儀鎮。明、清屬大理府。1913年廢為縣。
(1)北齊天保二年(551年)改殷州置,治廣阿縣(今河北隆堯縣東舊城),唐武德初移治柏鄉縣(今屬河北)。武德四年(621年)移治平棘縣(今河北趙縣)。轄境相當今河北省寧晉、元氏、趙縣、贊皇、高邑、欒城、臨城、柏鄉、隆堯等地。北宋屬河北西路。宣和元年(1119年)升為慶源府,金天會七年(1129年)復降為趙州。天德三年(1151年)改為沃州,元復置趙州,屬真定府。明洪武元年(1368年)廢州治平棘入州,清雍正二年(1724年)屬直隸。1913年省州為趙縣。州南洨河上有著名的隋大業年間所建安濟橋,俗稱趙州橋。(2)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置,治今雲南省大理市東鳳儀鎮。屬大理路。明清屬大理府。1913年廢州,改為趙縣,因與直隸省(今河北省)趙縣重複,1914年改名鳳儀縣。1960年撤銷,併入大理市。
趙州字典分解
趙州的解釋 指 唐 代高僧 從諗 。 南泉 普願禪師 弟子。因其住持於 趙州 (今 河北省 趙縣 ) 觀音院 ,傳揚佛教,不遺餘力,時謂“趙州門風”。世稱“趙州和尚”。
趙的解釋 趙 (趙) zhào 中國古代國名(a.戰國時代的“趙”;b.西晉結束,匈奴族、羯族先後在北方建立“趙國”,史稱“前趙”、“後趙”):趙客(戰國時燕趙多俠士,遂
州的解釋 州 zhōu 古代的一種行政區劃,所轄地區的大小歷代不同(後多用於地名):州縣。杭州。 中國一種民族自治行政區劃:海南省黎族苗族自治州。 筆畫數:6; 部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