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縣
番禺縣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秦始皇三十三年 (前214) 統一南越後置,為南海郡治。治所即今廣東廣州市。《水經·泿水注》: “姚文式問雲,何以為番禺? 答曰: 南海郡昔治在今州城中,與番禺縣連線,今入城東南偏,有水坈陵,城倚其上,聞此縣人名之為番山。縣名番禺,倘謂番山之禺也。” 而 《初學記》 卷8引《南越志》 稱: “番禺縣有番、禺二山,因以為名。”此皆附會之辭。據 《山海經·海內南經》 載: “桂林八樹,在番禺東。” 郭璞云: “今番禺。” 《續漢書·郡國志》 注引 《山海經》 作 “賁禺”。《文選 · 游天台山賦》 注引作 “賁隅”。《水經·泿水注》: “泿水東別徑番禺,《山海經》 謂之賁禺者也。” 可知賁禺、賁隅或番禺應是古越語譯音的不同寫法。或釋為鹽村。秦末趙佗割據嶺南,自立為南越王都此。東漢建安十五年 (210) 為交州治所。三國吳為廣州治所。隋開皇十年 (590) 廢。唐初復置,與南海縣同為廣州治。北宋開寶五年 (972) 廢入南海縣。皇祐三年 (1051) 復置,仍為廣州治。元與南海縣同為廣州路治。明、清為廣州府治。民國初為廣東粵海道治。1920年直屬廣東省。1921年於番禺縣置市政廳,1925年置廣州市。1933年移治今番禺市東北新造鎮。1945年移今番禺市 (市橋鎮)。1992年改設番禺市。
(番pān) 古舊縣名。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置,治今廣東省廣州市。秦末龍川縣令趙佗割據嶺南,自立為南越王都此。秦、漢至南朝為南海郡治。隋併入南海縣。武周長安三年(703年)復置,為廣州都督府及嶺南道治。五代為南漢興王府治。宋為廣州南海郡,並廣南東路治。元為廣州路治。明、清與南海縣同治一城,並為廣州府和廣東布政使治。1912年裁府留縣。1933年遷新造,1945年遷治市橋鎮(番禺區治)。1959年撤銷,1960年復置。1992年撤銷,改設番禺市。
詞語分解
歷史地名推薦:無假關
戰國楚地。確址不詳。《史記·越世家》:“北圍曲沃、於中,以至無假之關者三千七百里。”又云:“復讎、龐、長沙,楚之粟也;竟澤陵,楚之材也。越窺兵通無假之關,此四邑不上貢事於郢矣。”徐廣曰:“‘無’,一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番禺縣歷史
猜你喜歡
桂卿的歷史解釋
生卒宋信州貴溪人,原執鞭之士的歷史解釋
清路之人。古代天子或江寧縣的歷史解釋
西晉太康元年分秣陵縣王庸的歷史解釋
元雄州歸信人,字伯常九溪十八峒蠻的歷史解釋
元代對酉陽土州及其附李如圭的歷史解釋
明湖廣澧州今湖南澧縣談戭的歷史解釋
唐曲阿人。登進士第,唐岩河的歷史解釋
即唐崖河。勝利縣的歷史解釋
年月中央革命根據地由阿不旦的歷史解釋
在今新疆若羌縣東北。見誚大方的歷史解釋
源見望洋興嘆。謂被有四鎮之亂的歷史解釋
唐德宗時四個方鎮的叛晏平仲善與人交的歷史解釋
晏平仲春秋時齊國大夫贊儀的歷史解釋
官名。金代太子屬官有宋令文的歷史解釋
唐汾州人,一說虢州弘妙語解頤的歷史解釋
頤面頰。解頤歡笑。匡朱治的歷史解釋
生卒三國吳丹楊故鄣人范陽鎮的歷史解釋
唐方鎮名。天寶元年改父嚴子孝的歷史解釋
謂父親嚴格管教子女,魯權屯鎮的歷史解釋
在山東省武城縣西北部
相關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