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地名>> 龍門鎮

龍門鎮

北宋置,屬河南縣。在今河南洛陽市南二十四里伊河北。金改屬洛陽縣。

②北宋置,屬鄰山縣。在今四川大竹縣西南。《輿地紀勝》卷162渠州:龍門鎮“在鄰山縣西四五里”。

③北宋置,屬巴西縣。在今四川綿陽市西北龍門鄉。

④北宋置,屬南充縣。即今四川南充市東北三十里龍門鎮。1950—1956年南充縣治此。

⑤即今黑龍江省德都縣東北龍鎮。1912年於此設龍門鎮設治局。1917年改置龍鎮縣。

⑥即今安徽黃山市黃山區北龍門鄉。明置巡司於此。


(1)在浙江省富陽市中南部。面積27.2平方千米。人口 7500。鎮人民政府駐龍門,人口 5960。1950年為龍門鄉,以境內龍門山得名。1958年改為公社,1984年復置鄉,1993年改置鎮。產稻、茶葉、金針菜。有造紙、化工、體育用品、汽車配件等廠。公路通市區。保存有較完整的明清古建築群。孫權後裔集居。南有清康熙年間建同興塔。(2)在福建省安溪縣東南部。面積155平方千米。人口6.5萬。鎮人民政府駐下茂山,人口520。因駐地處龍門山,山勢峻峭,岩崖兩石夾峙如門,故名。1958年設龍門鄉,同年改設官橋公社。1965年析置龍門公社,1984年改鄉,1991年置鎮。產稻、甘薯、茶葉、柑橘、龍眼、松、杉、竹等。有制茶、金屬製品、石材等廠。建有水電站。新集公路經此。古蹟有宋代“桂瑤”窯址。土地革命戰爭中共安(溪)南(安)同(安)特別支部建此。有林師柴革命烈士墓。(3)在江西省永新縣西北部。面積102平方千米。人口1.9萬。鎮人民政府駐林家屋,人口 1220。以河流龍門溪為名。1950年屬龍門、黃岡等四鄉,1956年合併為龍門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置鄉,1997年改設鎮。產稻、木材、毛竹。有禾山中型水庫及水電站。有農機、皮革、石灰、板鴨等廠和良種場、禾山林站。有公路接319國道。(4)在河南省洛陽市洛龍區南部、伊河西岸。面積36.6平方千米。人口5.1萬。鎮人民政府駐龍門新村,人口 1200。因背靠龍門山而得名。春秋時為周關塞。東漢靈帝時為八關之一。金設龍門鎮。1961年建公社,1984年置鎮。產小麥、玉米等。有熱處理材料、軸承套圈、化肥、礦山機器、化工、機械等廠。焦柳鐵路、洛盧公路經此。有溫泉。名勝古蹟有龍門石窟、香山、白居易墓園等。(5)在湖南省平江縣東北部。面積204.8平方千米。人口3.7萬。鎮人民政府駐三十都,人口 2000。因境內有龍門關,鎮因關名。1956年設龍門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1995年大口段、泉水二鄉併入置鎮。主產稻、甘薯,並產藥材、茶葉、板栗。有磚瓦、鞭炮、農機修理、油脂、木材加工、食品加工等廠。為縣東北部農副產品集散地。平修公路經此。(6)在廣東省雷州市中南部。面積252.6平方千米。人口7.9萬。鎮人民政府駐龍門圩,人口2.5萬。清宣統元年(1909年)建龍門圩。因圩南的河流彎曲如龍,龍潭附近有石橋如門,故名。1950年為海康縣第七區,1958年屬衛星公社。1961年析置龍門區,1966年改龍門公社。1984年復置區,1987年改鎮。地處龍門河中上游玄武岩台地區。產稻、甘蔗、鳳梨、西瓜。有熱帶作物墾殖場和林場。有機械、製糖、食品等廠。207國道經此。(7)在海南省定安縣境中部。面積103平方千米。人口2萬。鎮人民政府駐龍門,人口 3200。原名隆門,後改龍門。1957年設公社,1983年改區,1986年改鎮。產稻、甘蔗、黑豆、花生、芝麻、橡膠、胡椒、香茅等。盛產蘿蔔,特產荔枝、龍眼、波羅蜜、黃皮等。南部有種植和加工檳榔的習慣。有農機、自來水、糧油加工等廠。屯黃公路和塔龍公路經此。(8)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浦北縣中部。面積233平方千米。人口6.9萬。鎮人民政府駐龍門圩,人口 2300。因明末清初龍姓始居,駐地兩側嶺對峙如門,故名。1950年設龍門鄉,1958年改公社。1966年改向陽公社,1968年復龍門公社,1982年改龍鎮公社。1984年改鄉,1993年置龍門鎮。產稻、甘蔗、薯類、香蕉、柑橙、竹子、荔枝、龍眼、砂仁等。有農機、爆竹、木器、副食品等廠。公路通小江、博學、張黃。(9)在重慶市梁平縣西北部。面積57.7平方千米。人口2.1萬。鎮人民政府駐土門場,人口 1700。清嘉慶年間,因建場於六個相連的丘堡上,似龍入門而得名。1951年置龍門鄉。1962年劃為龍門、拱橋二公社,1966年龍門公社更名紅日公社。1981年復龍門鄉,1992年置鎮。產稻、玉米、小麥、柑橘、蠶繭等。有印染作坊、糧食加工廠等。為農副產品集散地。渝巫公路經此。(10)在四川省綿陽市涪城區北部。面積26平方千米。人口1.4萬。鎮人民政府駐龍門壩,人口 4000。1992年前為龍門鄉。1992年龍門鄉併入青義鎮。1998年析出復置龍門鎮。產稻、小麥、藥材、油菜籽、水果、花生、甘薯。為區私營經濟實驗區。108國道、綿江高速公路經此。(11)在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區北部。面積40平方千米。人口3.5萬。鎮人民政府駐龍門,人口2萬。因境內龍門山,故名。1949年為龍門鄉,1950年置鎮。1958年龍門鎮、龍門鄉合置新民公社。1981年新民公社更名龍門公社,1984年社改鄉併入龍門鎮。1992年擦耳、鳳凰二鄉併入。1993年改屬高坪區。1994年擦耳鄉劃出。產柑橘、蠶繭。有絹紡、棉紡、絲織、機械等廠。素為區內商貿大集市。通公路。嘉陵江通航運。(12)在陝西省韓城市東部,東瀕黃河,西倚梁山。面積65平方千米。人口5.2萬。鎮人民政府駐下峪口,人口2.9萬。以鎮北龍門山得名。北周天和五年(570年)齊斛律築城於龍門,《韓城縣誌》“龍門關在龍門渡左”,均指此。1980年由龍門公社析設龍門鎮。主產小麥、玉米、棉花,盛產蔬菜。工業以採煤、焦化、電力為主。商業興盛。有煉鐵、焦化、化肥、水泥等廠及煤礦。侯西鐵路、西禹公路經此設下峪口站。鎮東北黃河鐵路公路大橋通山西省河津市。古蹟有舊石器時代丁村文化遺址,禹門口相傳為大禹鑿龍門之處。(13)在甘肅省臨洮縣東部。面積92.9平方千米。人口1.8萬。鎮人民政府駐東二十里舖,人口 2260。以處龍口河岸得名。1949年前屬窯店鄉,1949年分設二十里舖鄉,1958年併入窯店公社。1961年析設東二十里舖公社,1983年改設鄉,2001年達京堡鄉部分村併入改置龍門鎮。產小麥、馬鈴薯、藥材等。有磚瓦、粉皮加工等企業。定臨、臨渭公路經此。鎮南有二十里舖漢墓群。

龍門鎮字典分解

龍門的解釋 [the east city gate of the capital of Chu State in Warring States Period of 475-

鎮國語字典 鎮 (鎮) zhèn 壓:鎮尺(用金屬、玉石等製成的尺形文具,用來壓書和紙。亦稱“鎮紙”,“壓尺”)。鎮痛。 以武力維持安定:鎮壓(用強力壓制,不許進行政治活動

多學一學:龍硿洞【歷史地名】

在福建省龍巖市雁石鎮龍硿村,與漳平市拱橋鎮接壤。石灰岩溶洞。洞長240米,有一個主洞,10個分洞。一條地下河貫穿南北。洞中大小鐘乳石千姿百態,變化無窮。入口處有十餘米寬的天然“休息廳”,可納30餘人。後有三座並列拱形門,門內即主洞觀音洞,洞景開闊,可納千餘人。洞中央一尊鐘乳石觀音亭亭玉立,觀音面前天然岩石形成的石榴、葡萄,琳琅滿目。左側有石床,右側有石馬揚鬃飛鬣,形態逼真。分洞中如帆布洞、石塔洞

龍門鎮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