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水鎮
金置,屬文登縣。即今山東威海市東南溫泉鎮。
(1)在山東省平邑縣中北部。面積53平方千米。人口3.8萬。鎮人民政府駐溫水,人口1.6萬。明初建村,因村西有溫泉東流故名。1945年北部村莊屬蒙山縣,南部村莊屬費縣。1946年費縣改稱平邑縣。1952年撤銷蒙山縣,分屬平邑縣三、八、十、十一區。1958年撤區,大部分村莊屬銅石鄉;同年冬,分屬火箭、元帥、光明公社。1959年分屬銅石、柏林、東陽公社。1984年分屬銅石、柏林、平邑、東陽區。1985年撤區建溫水鄉,1994年建鎮。浚河流經。有上泉、老虎泉、張家泉等多處泉水。產小麥、玉米、甘薯、花生、蘋果、大蒜。有地毯、繡花、石料、家具等廠。兗石鐵路及327國道經此。古蹟有堡前莊商周文化遺址。(2)在貴州省習水縣西北部。面積169平方千米。人口4.3萬。鎮人民政府駐溫水場,人口4740。原址大木林村有一泉,冬暖夏涼,鎮以泉名。清乾隆二年(1737年)遷移今址,三年設遵義府溫水經歷,二十年設溫水汛。道光十二年(1832年)置溫水理民經政廳。1914年於此置溫水分縣。1915年為習水縣治,旋遷官渡鎮。1932年置溫水鎮。1950年習水縣人民政府遷此,1951年縣治遷東皇殿。1953年分置溫水鎮及文星、樓底、梨園、典腳、大水、下壩、羅漢、目里鄉。1958年並建紅旗公社和團結公社。1961年後分置溫水、平原、典足、大水、目里鄉。1983年增置溫水鎮。1992年以一鎮五鄉合併置溫水鎮。喀斯特地貌發育。產稻、玉米、高粱、烤菸、油菜籽。有罐頭食品、棕絲、製糖廠及五金、竹棕器等手工業。為縣東部經濟、文化、交通中心,物資集散地。桐赤、溫趕公路在此交會。(3)在陝西省隴縣北部偏中。面積153平方千米。人口2萬。鎮人民政府駐把關口,人口670。鎮以境內溫水河得名。鎮區唐宋時曾駐兵把守,故名把關口。1949年設把關口鄉,1958年改溫水公社。1984年改鄉,1997年設鎮。主產小麥、玉米,盛產核桃、柿子、菸葉。有麵粉、綜合加工、機磚等廠。寶平公路經此。
溫水鎮字典分解
溫水的解釋 不冷不燙的水。 南朝 梁 沉約 《袖中記·攘寒》:“溫水冬浴,可以攘寒。”《北史·齊趙郡王叡傳》:“長史 宋欽道 以 叡 冒熱,遣倍道送冰…… 叡 對之嘆曰
鎮國語字典 鎮 (鎮) zhèn 壓:鎮尺(用金屬、玉石等製成的尺形文具,用來壓書和紙。亦稱“鎮紙”,“壓尺”)。鎮痛。 以武力維持安定:鎮壓(用強力壓制,不許進行政治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