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江
①即錦溪。在今福建建陽市東。《方輿紀要》卷97: “明初吳深攻建寧,陳友定將阮法柔屯錦江逼深,後深出戰,為敵所獲。即此。”
②一名安仁港,又名興業水。即今江西餘江縣東北信江下流。《明一統志》 卷50饒州府: 錦江 “源發廣信府,流經安仁縣前,會白塔河下流,經餘干縣入鄱江。江有雲錦石,故名”。
③又名瑞河、蜀水、康樂水。在今江西西部。源出宜春縣西北境慈化附近,東流到新建縣南入贛江。《清一統志·袁州府》: 錦江水 “在萬載縣東北三十里。源出謝山,一名謝江水,又名康樂水。東南流至縣東北二十里邱江,會於龍江”。
④又名檢江、流江、汶江、笮橋水、濯錦江、府河。即今四川成都市南之南河。東晉常璩 《華陽國志·蜀志》: “錦工織錦濯其江中則鮮明,濯他江則不好”,因名。唐杜佑 《通典》 卷176: 成都縣 “有錦江”。《元和志》 卷31成都縣: “蜀人又謂流江為懸笮橋水,此水濯錦,鮮于他水。” 此水系從今都江堰市都江堰分出之岷江支流走馬河,東南流經成都市南,與府河 (郫江) 合流後統稱府河,西南流至彭山縣江口鎮與岷江正流會合。
(1)又稱蜀水,古稱濁水。贛江下游支流。在江西省西北部。源出宜春市西北境慈化附近,向東北流經萬載、宜豐、上高、高安、豐城等縣市,至新建縣南入贛江。長280千米,流域面積8326平方千米。萬載以下可通航。建有上游等水庫及大型灌渠錦惠渠。(2)湞江北岸支流。在廣東省北部和江西省西部偏南。因河中有紅色條紋錦石得名。源出江西省崇義縣竹洞垇,西南流入廣東省仁化、韶關等縣市,在韶關市曲江縣大橋附近注入湞江。長108千米,流域面積1913平方千米。流經丹霞山著名風景區。支流有城口河、塘村河、董塘河等。多穿越山區,水流湍急。建有錦江、赤石徑等水庫及水電站。兩岸山區多林木。(3)又稱流江、汶江,當地習稱府河。為岷江支流。在四川省成都市南。北自郫縣王家廟北石堤堰,東流經成都市東南入雙流縣境,在彭山縣江口鎮注入岷江。因古時用“此水濯錦,鮮于他水”,故名。長117千米。傳為“秦李冰穿(郫、流)二江於成都市中”形成。因流經成都府,故名府河。河道水流平緩,是成都水路的主要航道。沿河河渠交織,散流如網。可南通長江,航運史悠久,對成都平原物資集散交流有重要作用,促進了成都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後由於公路和鐵路等陸上交通的發展,航運逐漸衰落。(4)在貴州省東部。以江水似錦而得名。《元和郡縣志》:“溪水多文石,望之似錦,因名。”源出江口縣西北的梵淨山,為沅江支流辰水之上游。東流經銅仁市至湖南省麻陽苗族自治縣以下稱辰水。長289千米,流域面積7536平方千米。落差567米,富水力資源。建有水電站多座。支流有小江等。
錦江字典分解
錦江的解釋 岷江 分支之一,在今 四川 成都平原 。傳說 蜀 人織錦濯其中則錦色鮮艷,濯於他水,則錦色暗淡,故稱。《文選·左思<蜀都賦>》“百室離房,機杼相和;貝錦斐成,
錦的解釋 錦 (錦) jǐn 有彩色花紋的絲織品:錦旗。錦屏。錦標。錦繡(精美鮮艷的紡織品,喻美麗或美好,如“錦錦山河”、“錦錦前程)”。錦上添花。 鮮明美麗:錦霞。錦緞
江的解釋 江 jiāng 大河的通稱:江山。江河。江天。江乾(g乶 )(江邊)。江心補漏(喻錯過時機,補救已遲)。 特指中國長江:江防。江漢。江淮。江左(古代指長江下游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