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地名>> 大清河

大清河

①海河水系五大河之一。在今河北省中部。其源出大行山和恆山南麓,由拒馬河、唐河、瀦龍河等匯合於成,東流經白洋淀等淀泊,在天津市與子牙河、北運河相匯入海河。歷代河道變化大,北宋今白洋淀至文安窪一帶稱為塘濼,北連拒馬河下游白溝河,謂界河。《宋史·河渠志五》:“塘濼,緣邊諸水所聚, 因以限遼。……凡並邊諸河,若滹沱、胡盧、永濟等河, 皆匯於塘。”又此時渾河(今永定河)下游南移至安次縣,下游合於界河,則界河水系大擴。金大安中滹沱河南遷後,僅瀦龍河入注大清河。由於渾河不斷變遷,大清河各支流也受奪並。清康熙中築永定河長堤,大清河河床趨於穩定。

②亦名扣河、清河。即今遼寧開原市東北之寇河。明《全遼志》卷1:大清河在“城(開原老城)東南十五里。源出分水嶺者名扣河,西流一百八十九里至石咀,別名大清河”。

③亦曰北清河。東阿以下至濟南,皆濟水故道;濟南東北為漯水故道。金元以後稱大清河。清鹹豐四年(1854)黃河在銅瓦箱決口,東北入山東,大清河自東阿舊治西魚山以下遂為黃河所奪。今惟東平境內汶河分南北二支,北支仍名大清河,西北流注東平湖,又自湖北出為大清河,至魚山下入黃河。


(1)古水名。又稱清河。古濟水之下游。西起今山東省梁山縣,東北流經東阿、平陰、濟南、博興入于海。金、元、明大清河,改道如今黃河。1855年自今東阿舊治西魚山以下為黃河所奪。今山東省東平縣境有大清河,已非故道。(2)今水名。又稱上西河。海河水系五大河之一。在河北省中部。源出太行山和恆山南麓,由北支拒馬河和南支唐河、瀦龍河匯合而成。南支諸河匯入白洋淀,泥沙沉澱,出淀後變為清流,在新鎮與北支相匯後,稱大清河。東流經大片窪淀地區,在天津市匯子牙河後入海河。長448千米,流域面積3.96萬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109米3/秒。上游多支流,源短流急,汛期同時漲水,下游宣洩不暢,舊時水災頻繁。建國後在上游修建水庫,中游整修河堤,下游開掘獨流減河,排洪入海,以減免水患。

大清河字典分解

大清的解釋 (1).謂大道。《管子·內業》:“乃能戴大圜,而履大方,鑑於大清,視於大明。” 尹知章 註:“大清,道也。”(2).指政治清明。《隸釋·漢太尉楊震碑》:“立朝正

河國語字典 河 hé 水道的通稱:河道。河溝。河谷。河流。河灘。河沿。河鮮(供食用的新鮮河魚、河蝦等)。河港。河灣。河網。河運。內河。 特指中國黃河:河套。河防。 指“銀河

多學一學:大富鉛場【歷史地名】

北宋置,屬翁源縣。在今廣東翁源縣東北。明嘉靖《翁源縣誌》:“古大富鉛場,去今縣東一百二十五里。”

大清河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