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地名>> 三岔

三岔

①在今遼寧海城市西北牛莊鎮。《清史稿·地理志》海城縣:“三岔巡司,清康熙二十一年置,駐牛莊。”

②在今陝西旬陽縣西北兩河關。明置巡司於此。


集鎮名。(1)在山東省利津縣南部、黃河灘區。屬北宋鎮。人口1120。相傳,北宋時期蔡氏在此居住成村,因村處三岔路口,故名三岔。金時期發展成為繁華集鎮,名為三岔鎮。因鎮北大清河岸有重要津渡碼頭,又名河泊鎮。清光緒三年(1877年)黃河沖毀村落,居民南遷博興縣喬莊西,稱新三岔。後有部分居民重返原址建村,復名三岔。蔬菜種植業發達。有糧食、飼料加工、縫紉等業。有公路接南店公路。(2)在雲南省曲靖市麒麟區西北部、曲靖壩子西部。西山鄉人民政府駐地。人口 3200。西漢至唐為味縣治。明設驛站,分屬曲靖府、馬龍州、霑益州管理,故名。產稻、玉米、薯類、烤菸等。有陶瓷廠、農機站、種畜場及建築、運輸等業。貴昆公路經此。(3)在陝西省黃龍縣西部。三岔鄉人民政府駐地。人口300。處三條溝交岔處,故名。北宋康定元年(1040年)范仲淹為陝西經略副使兼知延州,奏請鄜州置軍,詔名康定軍,駐此。主產玉米、小麥、穀子,並產蘋果、烤菸。公路通縣城。

三岔字典分解

三的解釋 三 sān 數名,二加一(在鈔票和單據上常用大寫“叄”代):三維空間。三部曲。三國(中國朝代名)。 表示多次或多數:三思而行。三緘其口。 筆畫數:3; 部首:

岔的解釋 岔 chà 山脈分歧的地方,亦指道路、河流分歧的地方:岔道。岔子。大溝小岔。 轉移話題,未按原來的方向行進而偏到一邊:打岔。走岔了。 互相讓開或調換:把這兩個會

不妨一看:三蜀【歷史地名】

①秦滅蜀國置蜀郡,西漢高帝分蜀郡置廣漢郡,武帝又分置犍為郡,本一蜀國,稱為三蜀。轄地相當今四川中部,貴州北部赤水河流域及雲南金沙江下游以東,會澤以北地區。西晉左思《蜀都賦》:“三蜀之豪,時來時往。”劉逵註: “三蜀,蜀郡、廣漢、犍為也。”東晉常璩《華陽國志·蜀志》:“益州以蜀郡、廣漢、犍為為三蜀,土地沃美,人士俊乂,一州稱望。”②唐代三蜀指東川、西川及漢川。《資治通鑑》:唐天復二年(902),王

三岔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