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烏素沙地

歷史字典解釋

內蒙古自治區伊克昭盟南部和陝西省長城沿線一帶。毛烏素系蒙古語,意為缺水。面積1.4萬平方千米。年降水量250毫米以上,地表水和地下水也較多,水分條件較為優越。為半農半牧區。以固定和半固定沙丘為主,當地稱為“巴拉”。後由於不合理開墾和放牧破壞植被,南部長城沿線形成流沙,主要是新月形沙丘鏈,呈東南—西北向排列。已進行治沙工作。

詞語分解

  • 沙地的解釋 .海濱河岸由泥沙淤積成的灘地。《元史·河渠志二》:“八月以來,秋潮洶湧,水勢愈大,見築沙地塘岸,東西八十餘步,造木櫃石囤以塞其要處。”《清史稿·食貨志一》:“ 乾隆 五十九年巡撫 吉慶 言,沿海沙地灘

歷史地名推薦:都城墟

即今廣東鬱南縣治都城鎮,南朝宋至北宋初為都城縣治。明設都城鄉巡司。清有千總駐此。年鬱南縣遷治於此。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毛烏素沙地歷史

相關歷史

毛烏素沙地_毛烏素沙地在哪裡_歷史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