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壇大佛
歷史字典解釋:
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大嶼山島木魚山頂。從木魚山腳到大佛底座有260級石階。因大佛底座仿北京天壇圜丘而建,故名。1986年5月動工, * 10月13日竣工,大佛總高34米,其中佛像身高23米。由202塊青銅焊接而成,重250噸。大佛坐南朝北,右手齊胸屈舉,五根手指平伸,示“無畏印”,代表拔除痛苦;左手下垂腳上,反掌向外,指端向下,稱“與願印”,寓意“施於快樂”,表現了大雄大力和大慈大悲。大佛造型集雲岡、龍門佛像和唐代雕塑藝術之精華,莊重慈祥。1993年12月29日(農曆十一月十七日),佛家阿彌陀誕辰日,寶蓮寺為天壇大佛舉行莊嚴隆重的開光儀式。大佛底座內部結構分三層:功德堂、展覽廳和紀念堂。天壇大佛為世界上最大的露天青銅釋迦牟尼坐像。
詞語分解
- 天壇的解釋 明清兩代帝王用以祭天和祈禱豐年的建築。在原北京外城的東南部。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年。總面積為公頃。主要建築祈年殿、皇穹宇、圜丘建造在南北縱軸上詳細解釋.封建帝王祭天的高台。《宋書·禮志三》:“ 光武
- 佛的解釋 佛 ó 梵語“佛陀”,是對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的簡稱,亦是佛教徒對修行圓滿的人的稱呼:佛爺。佛像。借花獻佛。 指“佛教”(世界主要宗教之一):佛家。佛寺。佛老。佛經。佛龕。佛事(佛教徒誦經、祈禱及供奉佛
歷史地名推薦:鄨縣
西漢置,為犍為郡治。治所在今貴州遵義市西。因鄨水為名。元鼎間屬牂牁郡。東晉屬平夷郡。南朝宋屬平蠻郡。梁、陳間廢。 古縣名。西漢置,治今貴州省遵義市西。屬牂柯郡。南朝梁、陳間廢。
贊
糾錯
猜你喜歡: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if item.fback}}
管理員回覆:{{item.fback}}
{{/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