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潼縣
西漢元鼎元年 (前 116) 置,為廣漢郡治。治所即今四川梓潼縣。《寰宇記》 卷84梓潼縣: “以縣東倚梓林,西枕潼水,以此為名。” 東漢屬廣漢郡。建安二十二年 (217) 為梓潼郡治。西晉永嘉後徙郡治涪縣,以梓潼為屬縣,孝武時仍移郡來治。南朝宋屬梓潼郡。西魏於此置潼川郡,移梓潼縣於郡南三十里,改為安壽縣。隋開皇三年(583) 郡廢,移安壽縣於舊梓潼城。大業三年(607) 復名梓潼縣,屬普安郡。唐屬劍州。南宋屬隆慶府。元屬劍州。清初屬保寧府,雍正五年(1727) 屬綿州。民國初屬四川西川道。1928年直屬四川省。
在四川省北部。屬綿陽市。面積1438.6平方千米。人口38.2萬。轄11鎮、16鄉。縣人民政府駐文昌鎮。西漢置梓潼縣,以“東倚梓林,西枕潼水”故名(見《太平寰宇記》)。為廣漢郡治。東漢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劉備置梓潼郡,縣為郡治。西魏改縣名安壽,置潼川郡,移縣治於郡南。隋開皇三年(583年)郡廢,縣治遷返。大業三年(607年)復名梓潼縣,屬普安郡。唐屬劍州。南宋屬隆慶府。元、明屬劍州。清初屬保寧府。雍正五年(1727年)改屬綿州。1913年屬川西道,1914年屬西川道,1928年直屬四川省。1935年中國工農紅軍建梓潼縣蘇維埃政府。1950年屬川西行署區綿陽專區,1952年屬四川省綿陽專區。1968年改屬綿陽地區,1985年屬綿陽市。地處四川盆地北部低山丘陵區。梓潼江北南縱貫,左納金天河、沙子河(馬鳴河)南流出境。東南部有寶石河。屬中亞熱帶濕潤氣候。農產有稻、小麥、玉米、棉花及油菜籽。中藥材桔梗著名,稱“鳳桔”。有紡織、化工、建材、食品等工業。川陝公路縱貫南北。名勝古蹟有七曲山大廟、臥龍山千佛崖、梓潼漢李業闕及西崖寺等。是“三百里程十萬樹”的翠雲廊風景區。
梓潼縣字典分解
縣國語字典 縣 (縣) xiàn 中國省級以下的一種行政區劃。 縣 (縣) xuán 古同“懸”。 筆畫數:7; 部首:厶; 筆順編號:2511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