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周王陵
東周建都洛陽,歷二十二代國王,但因史籍失載,致使多數王陵難以確定墓主。從現有史料和考古資料,東周王陵大致可分三個陵區:(1)周王區。在今洛陽市西南周山附近。因山上有東周王陵,故名。此處現存土冢四個,其中三個相依的土冢居東,俗稱“三山”。“三山”以西750米處又有一孤冢。“三山”以中間一冢最高,直徑75米,高34米;東側的一冢直徑65米,高30米;西側的一冢直徑51米, 高26米。據歷代傳說, 這裡為周敬王、悼王、定王的陵墓。“三山”以西的孤冢巍峨高聳,直徑約115米,高近50米,世人稱其為周靈王冢。(2)王城陵區。在今洛陽市紗廠南路以東、西工區中心一帶。1957年鑽探四座東周墓,平面呈現“甲”字形,一側為近方形的墓室,墓室周圍充填河卵石和木炭以防潮防盜,另側為墓道。發掘出的1號墓室長10米,寬9米,距地表深12米許,南端的斜坡墓道長達40米,墓道和墓壙的壁上,都施紅、黃、白、黑四色的彩繪,葬具周圍積石積炭。此墓曾遭兩次盜掘,從殘存的隨葬品看,有銅質車馬器、玉器、鐵器和彩繪陶器,其中石圭還帶有“天子”字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這些大墓附近還陸續發現有規格較高的銅器墓、編鐘墓、車馬坑、隨葬坑等。這裡可能是東周早期的王陵區域。(3)金村陵區。在今洛陽市東北漢魏故城北端。1962年考古工作者在這裡鑽探出一座長19米、寬14米、深12米的大墓,墓道長60米。大墓周圍另有二十餘座大小墓葬,還有陪葬的車馬坑。《水經·洛水注》 引《帝王世紀》曰:“景王葬於翟泉,今洛陽太倉中大冢是也。”太倉位於漢魏故城東北角,即今金村東。金村與翟泉相鄰,此大冢應是周景王的陵墓。周威烈王墓也在金村一帶。《水經·谷水注》 曰:“周威烈王葬洛陽城內東北隅,景王冢在洛陽太倉中,翟泉在兩冢之間。”
東周王陵字典分解
東周的解釋 (1).朝代名。從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 把國都從 鎬京 東遷至 洛邑 起,至公元前256年被 秦 所滅為止。其間 戰國 時代,作為中央政權的 東周 王朝,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