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鄉縣
①西晉太康二年(281)改南鄉縣置,屬漢中郡。治所在今陝西西鄉縣南十五里。北魏正始間廢。隋大業二年(606)復改豐寧縣為西鄉縣,為漢中郡治。治所即今西鄉縣。唐為洋州治。天寶元年(742)為洋川郡治。後屬洋州。元屬興元路。明、清屬漢中府。民國初屬陝西漢中道。1928年直屬陝西省。
②東晉永和八年(352)僑置,屬寧蜀郡。治所在今四川雙流縣境。南齊廢。
在陝西省南部,西南和四川省接壤。屬漢中市。面積 3024 平方千米。人口39.8萬。轄14鎮、8鄉。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東漢成固縣地,永元七年(95年)於今縣中部建定遠城(又名平陽城、平西城)為班超封邑。三國蜀漢置南鄉縣。西晉太康二年(281年)改為西鄉縣,屬漢中郡。東晉永和三年(347年)後於王水口置晉昌郡及長樂縣。北魏於縣西南峽口(今峽口鎮)設豐寧戍,正始二年(505年)廢西鄉於豐寧戍另置豐寧縣,併兼置豐寧郡。西魏廢帝二年(553年)於今縣置洋州、洋川郡、洋川縣,於今縣西北設懷寧縣及懷昌郡。西魏移晉昌郡於今縣東古城,並置魏昌縣為郡治。北周武成三年(561年)又移晉昌郡於今石泉縣。天和五年(570年)廢懷昌郡更懷寧為懷昌縣。隋開皇三年(583年)廢洋川、豐寧郡。大業三年(607年)廢洋州,改豐寧縣為西鄉縣,移治於廢洋州廨,即今縣,洋川、懷昌二縣併入。唐武德元年(618年)復於西鄉縣設洋州。七年(624年)置洋源縣,治今陝西省鎮巴縣南。先後屬洋州、洋川郡。天寶十五載(756年)洋州移治興道縣(今洋縣)。大曆元年(766年)洋源縣移治於今縣南。寶曆元年(825年)廢洋源縣。宋改建西鄉縣於嵩坪(今城關鎮四季河村附近)。元末移縣治於今址,屬興元路。明洪武三年(1370年)屬漢中府。1914年屬漢中道,1928年直屬陝西省。1949年屬陝南行署區,1951年屬南鄭專區。1953年屬漢中專區,1969年屬漢中地區,1996年屬漢中市。地處大巴山地和漢中安康低山丘陵盆地過渡區。漢水匯合子午河流經東北,牧馬河橫貫境內,東北入漢水。屬北亞熱帶濕潤氣候。農產以稻、小麥、油菜籽、玉米為主。是全國產茶基地縣,綠茶獨具特色,以“午子仙毫”著名。西鎮牛為全國八大黃牛品種之一。石膏礦為亞洲富礦,硫鐵礦儲量亦豐,還有石灰石、大理石、錳、金等礦。工業以農機、化肥、水泥、製藥、釀酒、陶瓷為主。陽安鐵路,漢白、西萬公路經此。航運以漢水、牧馬河為主。古蹟有李家村、何家灣新石器時代遺址和官兵墳、桓侯廟、鹿齡寺、午子觀等。紀念地有馬兒崖紅二十九軍軍部舊址、樓房坪川陝赤北縣第五區蘇維埃政府舊址和烈士陵園。
西鄉縣字典分解
西鄉的解釋 亦作“ 西嚮 ”。面向西方。《禮記·檀弓下》:“男子西鄉,婦人東鄉。”《史記·項羽本紀》:“ 張良 西嚮侍。”《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功臣列侯諸將軍軍吏以次
縣國語字典 縣 (縣) xiàn 中國省級以下的一種行政區劃。 縣 (縣) xuán 古同“懸”。 筆畫數:7; 部首:厶; 筆順編號:2511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