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地名>> 五峰山

五峰山

①在今河北遵化市東北二十五里。《明一統志》卷1順天府:五峰山“山磅礴,突起五峰。東曰快目,南曰瑞雲,西曰紅翠,北曰虎岩, 中曰紫蓋,上有禪林寺”。

②在今浙江慈谿市東南。《方輿紀要》卷92慈谿縣:五峰山在“縣(治今寧波市西北慈城鎮)西北三十里。山有五峰,亭亭相峙,其下兩岩屹立如門”。

③在今江西宜豐縣西北。《輿地紀勝》卷27瑞州:五峰山“在新昌縣西一百里。東有歸雲、積翠二峰,西有折桂峰、羅漢峰,中有佛岩峰,凡五”。上有五峰寺,即南朝宋武帝所建淨覺寺。

④在今山東長清縣東南四十里。《清一統志·濟南府一》 “青崖山”條:“稍西北曰五峰山, 岡巒還相合,泉石甚勝。”因有會仙、志仙、群仙、望仙、聚仙(一稱“迎仙”)五峰而得名。山之南有古道觀遺址。建於金泰和年間。貞祐間名洞真觀,元代名護國神虛宮,明萬曆間封為保國隆壽宮。有一天門、洞真觀門牌坊、青帝宮、三元殿、真武廟、玉皇殿、三清殿、萬曆敕修保國隆壽宮石坊、志仙亭等。

⑤在今山東新泰市東北十五里。《方輿紀要》卷31新泰縣:五峰山“有五峰特起。下有泉,澄澈若鑒,謂之寶泉”。

⑥在今湖北五峰土家族自治縣西一里許。民國《湖北通志》卷9長樂縣:五峰山“五峰聳立。周二十餘里,高百餘丈。縣治在其麓”。縣以此名。

⑦在今湖北竹谿縣東。《方輿紀要》卷79竹谿縣:五峰山在“縣東十五里。五峰並聳。山之東有白雲岩”。

⑧在今廣西昭平縣北。《清一統志·平樂府一》:五峰山“在昭平縣北五里。五峰並峙,亦名五指山,為縣主山”。

⑨在今四川敘永縣南。《明史·侯良柱傳》:崇禎二年(1629),奢崇明、安邦彥軍“據五峰山、桃洪壩”。即此。

⑩在今四川瀘州市小市鎮西北,沱江東岸。《清一統志·瀘州》:五峰山“在州北。五峰並峙,故名”。清王士禎《蜀道驛程記》:山麓“昔盛時為商舶輻輳之所”。1916—1920年討袁護國之戰,朱德駐瀘州,登此山寫下“立馬中峰天地小,眾山伏道拜英雄”詩句。

(11)在今雲南武定縣東三里。《方輿紀要》卷116武定軍民府:五峰山“在府東三里。攢列郡前”。

(12)在今青海互助土族自治縣西北十里。清乾隆《西寧府新志》卷4:五峰山“五峰林立,形如舉掌。山脅左右大泉二,余泉不計焉。林壑之美,最為湟中勝地”。是聞名遐邇的“花兒會”風景區。

五峰山字典分解

五峰的解釋 指五個手指。《全唐詩》卷八七九載《酒令·招手令》:“死其三洛,生其五峰。”《資治通鑑·後漢隱帝乾祐三年》“為手勢令” 元 胡三省 註:“五峰,通呼五指也。”

山國語字典 山 shān 地面形成的高聳的部分:土山。山崖。山巒。山川。山路。山頭。山明水秀。山雨欲來風滿樓(喻衝突或戰爭爆發之前的緊張氣氛)。 形狀像山的:山牆(人字形房

多看看:五銖錢【歷史事件】

貨幣名。亦稱三官錢或上林錢。漢初,聽任郡國和私人自由鑄錢,幣制混亂,助長了地方割據勢力的發展。漢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定鑄錢棄市律,嚴禁私人鑄錢。漢武帝著手整頓幣制。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更令郡國鑄五銖錢,規定錢的質量,令不得偷工減料。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禁止郡國鑄錢,專令上林三官鑄造新的五銖錢,名為三官錢,天下非三官錢不得行。郡國以前所鑄錢皆銷毀為銅料,輸入上林三官。五銖

五峰山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