潁陽鎮
北宋慶歷三年 (1043)廢潁陽縣置,即今河南登封市西南潁陽鎮。四年 (1044) 復為潁陽縣。熙寧二年 (1069) 廢縣為鎮。元祐二年 (1087) 復為縣。金又廢縣為鎮。
(1)在河南省登封市西部。面積89.5平方千米。人口5萬。鎮人民政府駐潁陽,人口6480。因古時曾屬潁川郡,縣在狂河之北,故名。漢為綸氏縣治,北魏為潁陽縣治,隋為武林縣、輪氏縣治,唐為武林縣、潁陽縣治。1961年建潁陽公社,1983年改鄉,1993年置鎮。產小麥、玉米、菸葉等。有煤礦和矽鐵、燒鹼等廠。鄭盧公路經此。名勝古蹟有潁陽遺址、崇法寺和寶林寺。(2)在河南省襄城縣東北部。面積58.5平方千米。人口5.2萬。鎮人民政府駐馬莊,人口470。潁河流經境內,西漢時曾為潁陽縣地,故名。1958年成立潁橋公社,1966年改東方紅公社,1971年復潁橋公社。1984年改潁橋鄉,1985年改潁陽鄉,1994年置鎮。產小麥、玉米、甘薯、大豆、菸葉等,特產粉皮、冬粉。有制磚、化工、金剛砂、麵粉、棉紡等廠。311國道經此。古蹟有四侯冢、小河遺址等。
潁陽鎮字典分解
潁陽的解釋 潁水 之北。傳說古高士 巢父 、 許由 隱居於此,後因以借指 巢 許 。《莊子·讓王》:“故 許由 娛於 潁陽 而 共伯 得乎 共首 。” 成玄英 疏:“ 潁
鎮國語字典 鎮 (鎮) zhèn 壓:鎮尺(用金屬、玉石等製成的尺形文具,用來壓書和紙。亦稱“鎮紙”,“壓尺”)。鎮痛。 以武力維持安定:鎮壓(用強力壓制,不許進行政治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