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龍山
①在今山西懷仁縣西南。《金史·地理志》: 大同府懷仁縣有金龍山。《方輿紀要》 卷44懷仁縣: “金龍山在縣西南三十五里。有泉,與馬邑金龍池脈相通,因名。”
②在今湖南會同縣東五十里。《方輿紀要》 卷82會同縣: 金龍山 “峰巒峻絕,狀若飛龍”。
③在今廣西武宣縣東。《清一統志·潯州府》:金龍山 “在武宣縣東七十里。對峙者曰雙髻山。有水入東鄉江”。
在湖南省會同縣北部。周圍大小山峰林立,崢嶸峻絕,狀如飛龍,夕陽晚照,翠蓋層巒,故名。《讀史方輿紀要》:金龍山“峰巒峻絕,狀若飛龍。”屬雪峰山。東北—西南走向,長約30千米。由板岩和砂岩構成。主峰寶塔山,海拔 1081 米。峰頂有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建八角形石塔,高13米,全部用青石砌成。塔內建金龍太子宮殿,塑有金龍太子像。工藝精巧,雄偉壯觀。山上森林茂密,產木材。有金礦。
金龍山字典分解
金龍的解釋 (1).金色龍形的裝飾物。《晉書·輿服志》:“司南車,一名指南車,駕四馬。其下制如樓,三級,四角金龍銜羽葆。” 五代 和凝 《宮詞》之六八:“玉殿朦朦散曉光,
山國語字典 山 shān 地面形成的高聳的部分:土山。山崖。山巒。山川。山路。山頭。山明水秀。山雨欲來風滿樓(喻衝突或戰爭爆發之前的緊張氣氛)。 形狀像山的:山牆(人字形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