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桓山
亦作烏丸山。當即今內蒙古區阿魯科爾沁旗之北的大興安嶺山脈一段。據《後漢書·烏桓傳》,烏桓是東胡的一部分。漢初匈奴冒頓滅東胡,餘眾保烏桓山,因以為號。《遼史·地理志》上京道烏州:本烏丸之地,有烏丸川、烏丸山。清張穆《蒙古遊牧記》卷3謂阿魯科爾沁旗西北“百四十里有烏遼山,即烏丸(桓)山”。
古山名。桓,又作丸。在今內蒙古自治區阿魯科爾沁旗以北,即大興安嶺山脈南端。公元前3世紀末,東胡為匈奴所破,殘部退保烏桓,後稱烏桓人。
烏桓山字典分解
烏桓的解釋 亦作“ 烏丸 ”。古時北方少數民族名。原是 東胡族 的一支, 西漢 初被 匈奴 擊敗,遷移到 烏桓山 ,因以為名。 漢 建安 十二年 曹操 破 烏桓 ,徙萬餘
山國語字典 山 shān 地面形成的高聳的部分:土山。山崖。山巒。山川。山路。山頭。山明水秀。山雨欲來風滿樓(喻衝突或戰爭爆發之前的緊張氣氛)。 形狀像山的:山牆(人字形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