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街禮拜寺

歷史字典解釋

在今北京市宣武區牛街。建於遼統和十四年(996)。明正統七年(1442)重修。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又大修一次。主要建築有禮拜殿、邦克樓、望月樓、碑亭等。建築形式採用中國傳統木結構式, 內部裝飾有濃厚的 * 風格。寺內有明弘治九年(1496)用漢文和阿拉伯文兩種文字鐫刻的《敕賜禮拜寺記》碑。是北京規模最大、歷史最久的清真寺院。1988年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又稱崗上清真寺、西寺、大寺。在北京市宣武區中街。是北京規模最大、歷史最久的清真寺。遼統和十四年(996年)由阿拉伯人創建。歷代擴建和重建,至清康熙時始成今規模。康熙帝賜額“禮拜寺”。占地面積不大,建築集中對稱,別具格局。主軸線東西向,寺門坐東朝西。主要建築有禮拜殿、邦克樓、望月樓、碑亭等。禮拜殿坐西朝東,屋頂採用三個勾連搭式和一座六角攢尖亭式建築組成,殿堂寬敞宏麗,可供千人同時做禮拜。全寺總體布局、室內裝修等方面融合中國建築傳統和阿拉伯建築風格。寺內保存一批珍貴文物和碑刻。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詞語分解

歷史地名推薦:陵伽缽拔多洲

即今越南峴港東南之大占島。《隋書· 赤土傳》: 大業三年 ,常駿等 “自南海郡乘舟,晝夜二旬,每值便風。至焦石山而過,東南泊陵伽缽拔多洲,西與林邑相對,上有神祠焉”。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牛街禮拜寺歷史

相關歷史

牛街禮拜寺_牛街禮拜寺在哪裡_歷史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