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陽湖
古名射陂。在今江蘇淮安、寶應、建湖三市縣間。《水經·淮水注》 韓江: “東北通射陽湖。”《舊唐書·地理志》 楚州山陽: “縣東南有射陽湖。”《輿地紀勝》 卷39楚州: 射陽湖,“ 《元和郡縣志》云: 在山陽縣東南八十里。漢廣陵王胥有罪,其相勝之奏奪王射陂即此也。今謂之射陽湖,與寶應、鹽城分湖為界。縈迴三百里”。《清一統志 · 淮安府一》 引 《縣誌》: 射陽湖 “闊三十里,周三百里。其南北淺狹,而東西深廣,府境東南積水,皆匯於中,復灌輸於淮以入海”。後逐漸湮沒,今僅存一些沼澤。
古湖名。在今江蘇省北部裏運河和串場河之間,跨寶應、淮安、鹽城、建湖、阜寧等縣市之境。唐宋時縈迴三百里(《輿地紀勝》楚州引《元和志》)。《漢書·廣陵厲王劉胥傳》稱“射陂”。《左傳》哀公九年(前486年)杜注稱“射陽湖”。自春秋末年吳王夫差開邗溝(前486年)後,至東晉永和中,江淮運道自廣陵(今揚州市西北)北出,必東北經此湖折西北達山陽(今淮安市)。或雲漢建安中陳登穿溝,鑿樊良、白馬湖,毋須經此湖。隋以後至宋時或為運道所經。唐大曆時於此置官屯田,旋停廢。地勢低洼,為附近地區眾水所匯,由淮入海。明代以後,黃淮交漲,高、寶一帶河堤潰決,並注於此;又因“潮沙溢入,淤淺且過半”(《讀史方輿紀要》)。萬曆時疏導下游由廟灣(今射陽縣東)入海。不果。清乾隆中曾予以疏浚。清末已淤。
射陽湖字典分解
湖國語字典 湖 hú 陸地上聚積的大水:湖泊。湖澤。湖灘。湖盪。湖光山色。 指中國湖北省和湖南省:兩湖。湖廣。 指中國湖州(舊地名,在今浙江省吳興縣):湖筆。湖縐。 筆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