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平縣
①西漢置,為廣平國治。治所在今河北雞澤縣東南二十里舊城營。東漢屬鉅鹿郡。西晉後廢。北魏太和二十年(496)復置,屬廣平郡,北齊廢。隋開皇初復置,後改為雞澤縣。
②東晉於朝陽縣僑置,屬廣平郡。治所在今河南鄧州市東南。南朝宋為廣平郡治。南齊屬廣平郡。北魏廢。
③東魏武定六年(548)置,屬蘄城郡。治所在今安徽固鎮縣西北公平集。北齊廢。
④亦作廣年縣。北周天和元年(566)置,為廣平郡治。治所在今四川黑水縣東北三十里。隋仁壽元年(601)改為左封縣。“平”為“年”之訛。
⑤亦作廣寧縣。唐天寶元年(742)分薊縣置,屬范陽郡。治所在今北京市西古城。三年(744)廢。至德後復置,屬幽州。五代時廢。
⑥唐置,屬靜州。治所在今四川馬爾康縣東。一說在黑水縣西沙石多鄉西乾市壩。開元二十四年(736)為恭州治。天寶元年(742)改為和集縣。
⑦金大定七年(1167)置,屬洺州。治所即今河北廣平縣。元屬廣平路。明屬廣平府。民國初屬直隸大名道。1928年直屬河北省。
(1)古縣名。(1)西漢高祖六年(前201年)封薛歐為廣平侯,置侯國,治今河北省雞澤縣東南舊城營。屬巨鹿郡。元朔、元狩間為廣平郡治。元狩元年(前122年)國除為縣。征和後為平乾國治。五鳳後為廣平郡治。東漢屬巨鹿郡。三國魏屬廣平郡。西晉仍為廣平郡治。後省。北魏太和二十年(496年)復置,屬廣平郡。北齊省。隋開皇初復置,移治今永年縣東南城關(舊永年),屬洺州。仁壽元年(601年)以避太子楊廣諱,改為永年縣。(2)東晉置,治今河南省鄧州市東南。北魏廢。(3)東魏武定六年(548年)置,治今安徽省宿州市西南。北齊、北周間廢。(4)北周天和元年(566年)置,治今四川省黑水縣東南。屬覃州。隋開皇十八年(598年)改左封縣。(5)唐開元中置,治今四川省馬爾康縣東三拉宗一帶。為恭州治。天寶元年(742年)改和集縣。(6)唐天寶元年(742年)分薊縣置,治今北京市西古城。屬范陽郡。三載省。至德後復置,屬幽州。五代時省。(2)今縣名。在河北省南部。屬邯鄲市。面積307平方千米。人口25萬。轄2鎮、5鄉。縣人民政府駐廣平鎮。因地域廣闊平坦得名;一雲取“廣其仁惠,平其政刑”之義。本魏縣地。金大定七年(1167年)析魏縣置廣平縣,治今址,屬洺州。元屬廣平路。明、清屬廣平府。1913年屬直隸省冀南道,次年屬大名道。1928年直屬河北省。1941年屬晉冀魯豫邊區。1949年屬邯鄲專區。1958年併入曲周縣,1962年復設廣平縣。1968年屬邯鄲地區。1993年劃歸邯鄲市。地處河北平原南部。屬南溫帶半濕潤氣候。農產小麥、玉米、棉花,並產大蔥、辣椒、鴨梨、蘋果。有機械、化工、食品、建材等工業。邯館鐵路及邯大、曲魏、廣邱公路經此。
廣平縣字典分解
廣平的解釋 (1).寬闊平坦。《釋名·釋地》:“廣平曰原。”(2).善遍平等。 宋 趙令畤 《侯鯖錄》卷三:“方等者,即周徧義。《止觀論》云:‘方等者,或言廣平。’……既
縣國語字典 縣 (縣) xiàn 中國省級以下的一種行政區劃。 縣 (縣) xuán 古同“懸”。 筆畫數:7; 部首:厶; 筆順編號:2511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