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壯所城
即今浙江蒼南縣南六十里蒲城鄉。原為蒲門和壯士二千戶所城,均為明洪武二十年 (1387)為防禦倭寇而築,後將壯士所併入蒲門所,遂改稱蒲壯所。又稱蒲壯寨。《清一統志·溫州府》: 蒲壯寨“在平陽縣東南九十里,東至金鄉,南抵福建福寧府。本朝順治中,廢蒲門、壯士二所,改置寨。今有守備駐防”。
在浙江省蒼南縣蒲城鄉。明初,為防禦倭寇侵擾,在沿海地區設定衛、所、堡、寨等海防據點,蒲壯所城是抗倭千戶所之一。原為蒲門和壯士兩所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湯和築。據方誌載,城周圍五里三十步,高一丈五尺,城門3座,垛口611個,敵台6座,窩鋪22座。兩城規模相當,後因倭寇侵犯難守,壯士所歸併於蒲門所,遂改稱蒲壯所城。城基本保存完整,牆內外側用塊石壘砌,中間填築夯土。城東有一座明代抗倭英雄陳武英的墓及廟,所城管轄的一些寨、堠、台、墩遺址,至今尚存。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