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珠於澤,誰能不含

歷史字典解釋

謂明珠出於水澤,則人皆取而含之。比喻君權旁落,則人皆謀奪之。《後漢書.翟酺傳》:“臣恐威權外假,歸之良難,虎翼一奮,卒不可制。故孔子曰:‘吐珠於澤,誰能不含。’”李賢註:“《春秋保乾圖》曰:‘臣功大者主威侵,權並族害己奸行,吐珠於澤,誰能不含。’諭君之權柄外假,則必競取以為己利,猶珠出於澤中,誰能不含取以為己寶也。吐猶出也。”

詞語分解

  • 吐珠的解釋 據《淮南子·覽冥訓》“ 隋侯 之珠” 漢高誘 注載, 隋侯 見大蛇傷斷,用藥敷治,後蛇銜大珠來報。後因以“吐珠”喻報恩。 宋 歐陽修 《<歸田錄>自序》:“曾不聞吐珠銜環,效虵、雀之報。”

歷史典故推薦:通共有無

謂互相接濟;互通有無。《三國志.魏志.楊俊傳》:“俊振濟貧乏,通共有無。”宋葉適《〈歸愚翁文集〉序》:“方其家居,得朋友,通共有無,並坐接席,不知歲月遷改。”亦作“通無共有”。宋 葉適《劉建翁墓志銘》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吐珠於澤,誰能不含歷史

相關歷史

吐珠於澤,誰能不含_吐珠於澤,誰能不含介紹_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