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歷史字典解釋

意指只有經過困的磨鍊,才能使意志堅強,促使事業成功;而飽食終日,則只能銷磨意志,一事無成。孟子說,舜是由一個農夫而發跡的,傅說是從築牆的苦役中被提拔的,膠鬲是從販賣魚鹽的行列中被舉薦上來的,叔敖是從海邊僻遠的地方被選用的,百里奚是從畜牧業主的奴隸中贖出來的。所以,上天將要把治國治民的重任加在那些人的肩頭上,一定先要使他們遭受種種困難的折磨,使他們精神上遭到打擊,筋骨勞累,肚腸飢餓,身無分文,百不如意,使他們意志受到磨鍊,由此而增加他們平時所不能具有的能耐。一個人只有經過多次錯誤和失敗的教訓,然後才能改過自新,走上正路;只有經過艱苦的思想鬥爭和錯綜複雜的各種思慮,然後才能有所作為;只有在痛苦的磨鍊過程中,表現為形容憔悴的顏色,發出悲歌慷慨的聲音,然後才能得到人們的理解支持。一個國家如果內無知法之臣和能為國君左右手的士子,對外又缺乏敵人入侵的遠慮,常常是要滅亡的。從這裡,我們可以悟出人為什麼在憂患中能夠得到生存,而在安逸快樂中卻遭到毀滅的道理了。

【出典】:

《孟子·告子》下;“孟子曰:‘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於市。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征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例句】:

宋·陸九淵《與蘇宰書》:“屯難困頓者,乃所以成君子之美也。故曰:‘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


其他 憂愁禍患能磨鍊人,使人奮發而活著;安逸快樂使人喪志墮情,沉 * 庸而致死。語出《孟子·告子下》:“入則無法家拂(bì)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兒女英雄傳》30回:“又道是‘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古人何必無端的作此等危言,未必不有見於此。”△用於教育方面。

詞語分解

  • 安樂的解釋 安寧快樂回歸故里,度過老年的安樂生活詳細解釋.安逸,快樂。《孟子·告子下》:“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史記·秦始皇本紀》:“以諸侯為郡縣,人人自安

歷史典故推薦:白晝見鬼

見“白日見鬼”。鄒韜奮《抗戰以來·究竟怎樣?》:“在事實上……除國民黨外確有其他黨派的存在,這並不是捕風捉影或~的事情。”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歷史

相關歷史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_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介紹_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