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不重裘,食不兼味

歷史字典解釋

文子.大道上》:“昔晉國奢,文公以儉矯之,乃衣不重帛,食不兼肉,無幾時,人皆大布之衣,脫粟之飯。”

奢侈之風乃是亡國敗家的禍根,晉文公為了扭轉晉國公卿官僚的這種腐敗風氣,故自己帶頭實行節儉。舊因用為吹捧帝王節儉的典故。

《幼學句解》卷四“衣飾”:“晉衣不重裘,唐宗服經三浣(見“衣經三浣”條)。”按:《幼學瓊林》卷二“衣服”作“唐太宗”,誤。且言“袖經三浣”亦不妥。“衣經三浣”乃唐文宗事。

詞語分解

  • 兼味的解釋 兩種以上的菜餚。《穀梁傳·襄公二十四年》:“五穀不升,謂之大侵。大侵之禮,君食不兼味。” 漢 桓寬 《鹽鐵論·刺復》:“衣不重彩,食不兼味。” 唐 杜甫 《客至》詩:“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

歷史典故推薦:燕市悲歌

《史記.刺客列傳.荊軻傳》:“荊軻既至燕,愛燕之狗屠及善擊築者高漸離。荊軻嗜酒,日與狗屠與高漸離飲於燕市,酒酣以往,高漸離擊築,荊卿和而歌於市中,相樂也,已而相泣,旁若無人者。”戰國末年,俠士荊軻與高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衣不重裘,食不兼味歷史

相關歷史

衣不重裘,食不兼味_衣不重裘,食不兼味介紹_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