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簡傲》:“鍾士季精有才理,先不識嵇康。鍾要於時賢俊之士,俱往尋康。康方大樹下鍛,向子期為佐鼓排。康揚槌不輟,旁若無人,移時不交一言。鍾起去,康曰:‘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鍾曰:‘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
晉嵇康有聲名,鍾會約知名人士共往會見。互相見面不交談。臨別時,都以清談無為,超脫世俗的話來表達為人的清高。後因用以表示詼諧揶揄的意思。
宋.蘇軾《蘇軾詩集》卷十六《聞辯才法師復歸上天竺,以詩戲問》詩:“寄聲問道人,借禪以為詼。何所聞而去?何所見而回?”
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字典分解
何所的解釋 何處。《史記·孝武本紀》:“人皆以為不治產業而饒給,又不知其何所人。” 唐 韓愈 《感春》詩之一:“我所思兮在何所?情多地遐兮徧處處。” 宋 王安石 《胡笳